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

ID:33573205

大小:69.7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_第1页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_第2页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_第3页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_第4页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观察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苏金辉梁发雅陈远安欧桂养陈俊达钟浩弘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摘要:[口的]分析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镜特征及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结果,探讨嗓音主客观检测对评估其嗓音障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将其分为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57例)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43例),对其进行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voicehandicapindex,VHI)中文版(VHT-10)量表评分测量、嗓音GRBAS主观听感知评估及嗓音声学检测;以5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结果。[结果]职业用嗓人群常见的声带器质性病变为

2、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H1-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基频微扰(jitter)及振幅微扰(shimmer)值均增高,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和发声障碍指数(dysphoniaseverityindex,DS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与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相比较,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的VI1I-10总分、总嘶哑度G评分、jitter和shimmer值均增高,MPT和D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或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的职业用嗓者均可出现声嘶症状,其中声带器质

3、性病变对患者的发声功能影响较大,对职业用嗓人群进行嗓咅主客观评估可了解嗓咅障碍严重程度,有助早期介入干预治疗。关键词:职业用嗓人群;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嗓音声学分析;声带;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发声障碍指数;作者简介:苏金辉(1982—)男,大学木科,主治医师收稿日期:2017-07-27基金:云浮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5876)LaryngoscopyandsubjectiveassessmentofvoicequalityofpatientswithcerchnusinoccupationalvoiceusagepopulationSUJinhuiLIANGFayaCHENYu

4、an'anOUGuiyangCHENJundaZHONGHaohongReceived:2017-07-27随着人们社会交流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嗓音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嗓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1-2],其中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功能性发声障碍、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水肿等。职业用嗓人群大都没有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缺乏发声技巧,声嘶发牛率较高,是嗓音疾病的高危人群。临床上职业用嗓人群对自身的嗓咅状态认识不一,导致其多在出现声带病变后才到医院就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职业用嗓人群对自身嗓音状态的认识,以利于其调整发声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护嗓音[2-3]。由于嗓音及言语的产

5、生是通过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构音器官及神经系统等协同完成的,因此决定了对嗓音评估的多维性和复杂性。木硏究应用喉镜检查、嗓音主观评估及嗓咅声学分析方法,剖析职业用嗓人群声嘶患者喉部病变和嗓咅障碍的特征,探讨嗓音质量主客观评估与喉镜检查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因声嘶在新兴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100例职业用嗓者作为病例组,其屮销售人员39人、教师32人、音乐工作者15人、职业经理人9人,其他职业5人。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23~58岁,平均(37.5±8.1)岁。根据喉镜检查结果有无声带器质性病变,将该组患者分

6、为有声带器质性病变组和无声带器质性病变组。有声带病变组男性13人,女性44人,平均年龄(3&5±7.4)岁;无声带病变组男性9人,女性34人,平均年龄(36.5±7.6)岁。选择发声正常且无声嘶症状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39.1±9.3)岁,均为非职业用嗓人员,无咽、喉、鼻部疾病及嗓音疾病史,喉镜检查声带外观、运动及闭合等均正常。以上对象均排除上呼吸道感染、理化因素、烟酒嗜好及精神因素导致的发声障碍。三组人群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年沪1.05,x性剔二0.05,P均>0.05)o1.2方法1.2.1喉镜检查鼻腔及咽喉局部

7、质量分数1%的丁卡因溶液表面麻醉后,患者取卧位,经鼻插入电子鼻咽喉镜至声门上区,暴露声门,观察声带及室带外观形态、黏膜色泽、声带运动、声门闭合等情况。1.2.2VHI量表评估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oicehandicapindex,VH1)量表VH1-1O简化中文版[4]对声嘶患者生理、功能和情感相关生活质量情况的10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估,每个问题评分从0到4(0二无,1二很少,2二有时,3二经常,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