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

ID:33627560

大小:187.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_第1页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_第2页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_第3页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_第4页
资源描述: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3):Z3I-234■-●。●。‘。~JournalofF~.,jianCollegeofForcslry文章编号:i001389X(2000)03—0231∞d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杯开敏-.马祥庆。.范少辉.张小全.卓仕安。,金昌雄。Sf'———一—————一(1.福建林学院.福建南平35300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9091f'27~3.建甄市林业委员台.稿建建瓯3531001摘要:l币同林龄、地位指数和连藏代数衫木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

2、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林下植物种类平均数量表现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的趋势;同地位指数、不同林龄和不同连栽代数的杉术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术凋落物积累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各多样陛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杯的趋势.。关键词:杉本人工林堡!堕塑;植物生物量中图分类号:Q948.15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经营活动的加剧,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造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大,导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林下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生态系统的健康或它的完

3、整性受到越来越大损伤,直接影响着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和健康发展u].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过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口。。。。.研究杉木林下植物自然演替和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和发展,对于林下植物的科学管理和加快退化的杉木林生态系统的重建和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调查地自然概况一、二代杉木人工林调查地设在建瓯溪东采育场和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溪东林业采育场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地处武夷山脉南侧,地理位置为东经】]8o~】]9,北纬26。4O~272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C,年平均降雨量167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4、499.2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El照总时数为1829.3h.土壤为花岗岩上发育的山地红壤.林下植被主要有苦竹、芒萁、狗脊、深绿卷柏、黄瑞术、五节芒等.三代杉木人工林设在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位于东经【]7o57,北纬Z6。28,属武夷山系南伸支脉,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C,年平均降雨量为l6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13ram,海拔高度在200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土壤是由燕山晚期白云母化中细粒花岗岩发育的山地暗红壤.林下植被主要有狗脊、观音座莲、五节芒、芒萁等.2个调查地的杉木人工林抚育管理方式基本一致.2研

5、究方法2.1样地设置采用空问代时间的法,接不同代数不同杉木年龄阶段和不同地位指数(14、16和18)分别设置杉木林标准地【2omXgOmj,重复3次,在每样地内各机械设置5个样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闾植物均采用2rex2m的样方.样地设置后,剥样地的郁闭度、透光率、海拔、土层厚、A层厚、坡度、坡向、坡位和母岩进行仔细记录;透光率采用沿样地对角线设置10个测点,用照度计实测后计算其平均值.2.2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调查在样方内分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对其植物种类进行仔细调查记录,对灌木层、草本层和层苎蓑要妻垦简阜介家鉴曼学基盘重点资助项目

6、(39630240);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科学基盘资助项目(J9一]5).牧稿日期:林开敏(1。=福建仙游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_几工森苛藉磋矗吾和生u物箨性研究:1999]z一]0;修回日期.;2o0o一01一:7⋯。⋯。一⋯⋯⋯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232福建林学院学报第2o卷闯植物按种类测定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株数、盖度等信息.采用样方收获法(2m×2m),对林下灌木层(含藤本j和草本层的地上生物量分别进行删定;地下生物量采用全挖法测定.采用样方收获法,分别收集和测定杉木和林下植物凋落物.并带回部分样品.测定其含水

7、量2.3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1)丰富度指数R-;t2)Gini多样性指数D一1∑tP×P.);(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一一苫(P.×lnP);f4)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一1∑N.(N一1)/"[NCN一1)];(5)生态优势度C—N(N.一1)/[NtN1)];(6)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一E(PlnP)/Ins.式中S为样方中观察的物种数;P一N./N,N为样方中各物种多度指标总和.为第个种的多度指标.3结果与分析表l不同年龄不同地位指数杉木林下植物种类数量的变化Table1['lieff1日ngeofp

8、lantspeciesnullbets;ndlfferer~f~rcstageandsl【eindex3.1不同年龄不同地位指数对杉木林下植物种类数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