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

ID:33637266

大小:1.39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7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_第1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_第2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_第3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_第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0期农业工程学报Vol.33No.102017年5月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May20171·综合研究·关键技术·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刘彦随,李裕瑞(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10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凭借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实现了坡面与沟道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论文基于复杂流域系统的视角,

2、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提出了沟道土地整治应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以景观协调、结构稳固、利用持续、功能高效为理念,强调山上退耕还林、山下治沟造地,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制定了沟道土地整治分区、分类标准及技术要点,划定了修复整治型、配套完善型、开发补充型、综合治理型等4种工程建设类型,创建了“干-支-毛”分层防控、“渠-堤-坝”系统配套、“乔-灌-草”科学搭配的增强型沟道整治工程技术体系。这些原理与技术近3年来应用于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梳理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与民

3、居安置、城乡服务均等化与设施配套、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基地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化与制度创新等4大配套工程建设及对策建议。关键词:土地利用;整治;农业工程;农业地理工程;沟道土地;黄土高原;延安市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10.001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7)-10-0001-09刘彦随,李裕瑞.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0):1-9.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10.001http://www.

4、tcsae.orgLiuYansui,LiYurui.EngineeringphilosophyanddesignschemeofgullylandconsolidationinLoessPlateau[J].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7,33(10):1-9.(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7.10.001http://www.tcsae.org

5、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注重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0引言发的结合,局部地区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难以整体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加之暴雨集中、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问题[5]。强度大,黄土物质极易受到暴雨、径流的侵蚀。长期以黄土高原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草),绿来由于滥垦、滥伐、滥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黄化荒山,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生态退耕战略,形成土高原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加之居以生物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政策。伴随着当地农村劳动民生活贫困,因而成为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力外出就业,该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中体现在植一,在黄土丘陵沟壑区

6、尤为明显[1-3]。据史料记载,早在[6-7][8-9]被覆盖率大幅增加,入黄泥沙大量减少,生态状况400多年前当地就发明了打淤地坝的水土保持措施,既能得到显著改观[10]。从治理效果看,该工程是黄土高原地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直至20世纪50区实施规模最大、最受好评的一项生态工程[11]。然而,年代至60年代中期,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仍以沟底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后,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仅20002008打坝工程手段为主,但由于技术水平与经济能力有限,年耕地面积减少了10.8%[10],在工程核心区减少的更多。泄洪设计标准偏低,工程建设投入较少,多数大坝相继黄土高原退

7、耕还林还草已对区域粮食生产产生了明显的垮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加强了梯田、坝地、负面影响,局部出现人-粮关系紧张[8],影响到农户生计小片水地等以小规模工程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取得一和粮食安全。还有许多城镇位于河谷低地,发展空间受定成效,但存在“重工程、轻林草,重新修、轻管护,限。因此,如何平衡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生产和城镇化重主体、轻配套,重治水、轻改土,重治沟、轻治坡”快速发展的时空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1]。[4]等问题。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逐步形成了以小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