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

ID:33656246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8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应用举例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点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一、之1、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欲报之于陛下也悉以咨之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宫中之事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②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 ③补充音节: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3、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2、旁4、语法作用如:何陋之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二、其1、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以彰其咎  苦其心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乡人曰望其旗靡 2、表语气其真不知马耶 (表反问) 其真不知马也(表猜测)三、以1、作介词,可解释为:用、靠、凭、凭借、因为、拿、把等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顺(凭、凭借) 不以物喜(因为) 悉以咨之(拿)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 2、连词①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

3、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将以攻宋11用心爱心专心②表结果:译为、以致。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3、其它①以为:译为、认为例:或以为死  ②所以: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b、……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③相当于“而”: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④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四.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者 3、

4、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悠悠乎与灏气俱 五、虽1、即使之意。例:虽有千里之能  虽不能察 虽多何为  虽杀臣,不能绝也2、虽然之意。例: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风力虽尚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六、然1、代词:这样的意思。例:吴广以为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作词尾:表……的样子。例: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满目萧然3、连词:表转折。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七、或1、有的人:如:今或闻无罪 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 2、有时候:如: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3、或许:如,或异二者之

5、为八、为1、介词(相当于“被”“替”):如: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睛雪所洗2、动词:如:为坛而盟(筑) 酿泉为酒(酿11用心爱心专心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则之一、作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又数刀毙之。⑤君将哀而生之乎?(译为“我”)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二、作助词

6、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音节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A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①

7、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B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格式为:中心语+之+定语。例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如:①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一、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8、”、“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③其一犬坐于前。二、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测、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相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放在“如……何”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