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

ID:33673028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8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_第1页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_第2页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_第3页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_第4页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企业里,销售部历来就是任性、嚣张的角儿。这些年“渠道为王”的论点甚嚣尘上,销售部愈发“自鸣得意”了,薪水奖金高高在上自不待言,其他部门还都得唯其马首是瞻,全心全意做好服务。理由很简单——每个企业都坚守这样的信条:这是一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担,都得让“渠道”一肩挑。在这些企业看来,渠道建设好,一好百好!渠道建设差,一输百输!事实真是如此吗?逻辑上的荒谬“渠道为王”一说,实在是天下之大谬!这在逻辑上显而易见:任何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至少有三个:渠道力、产品力和传播力。这三

2、种“力”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渠道力”自然也不例外。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渠道力很弱,铺货率很差,销售好是“必不然”的事情。渠道力很强,终端能见度极高,但产品力不好,消费者一次尝试后就不会重复购买,“未必然”成功;渠道力强,但传播力不好,摆在深巷无人问津,渠道力再好也是白搭。所谓充分条件,就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渠道力很弱,铺货率很差,销售好是“必不然”的事情。渠道力很强,终端能见度极高,但产品力不好,消费者一次尝试后就不会重复购买,“未必然”成功;渠道力强,但传播力不

3、好,摆在深巷无人问津,渠道力再好也是白搭。所谓充分条件,就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其意显见,不再赘述。“中国式”杀人有两种,一种是“棒杀”,大棒直接打死;另一种是“捧沙”,把你吹捧上天,高高落下而摔死。“渠道为王”一说,是典型的“捧杀”,企业或销售人员姑且听之就好,如果真当回事儿,死到临头还不知怎么死的,岂不冤枉糊涂?仅限特定的历史条件或有读者不解:你这般咬文嚼字,休想一棍子“棒杀”人!难道在某个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渠道就不能为王?反诘有理,这完全符合辩证法的思考。过去这十几年,的确有“渠道为王”的

4、特定历史条件。因为在与跨国大企业顽强搏杀、拼命求生存的战斗中,本土企业的竞争策略和手段无疑相对落后。首先,短期内,本土企业在消费者洞察、了解消费者习性和消费态度、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技术上等“产品力”形成要素方面,无法超越跨国公司。其次,在传播力方面,品牌传播对资源要求很高,大部分本土企业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没钱也舍不得钱去搞品牌建设。同时,大多数本土企业对“品牌”还没有琢磨透彻。什么是“品牌”,什么是整合行销传播(IMC),怎样做“品牌健康检查”,90%还是稀里糊涂。尽管我们常常也在呐喊要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但

5、多数情况是半途而废甚至无疾而终。因此,在产品力和传播力都落于下风时,本土企业要想活下去,唯有在“渠道力”上发力,祭起“渠道”这个唯一的法宝与跨国公司一比高低。幸运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本土的渠道结构和形态颇有“中国特色”:1、中国渠道发育滞后,大多以传统渠道为主(即便到今天,在中西部地区现代化渠道占比还不到20%),渠道不仅长(三、四级市场渠道长度多达四、五级),而且宽(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就有三、四千个鸡毛小店)。跨国公司在这样复杂、落后的渠道结构里面,捞不到半点便宜。因为这样的渠道结构需要把营销组织的重心相应降

6、低到三、四级市场,并且需要借助大量的地方武装力量(批发市场、车销、集市、联销体……),这些都是跨国公司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情。2、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非常典型,三、四级市场消费力还在培育中,本土企业挟成本优势大打价格战而横扫中低档市场。三、四级市场的消费习性与城市迥异,几乎自成一派,跨国公司苦心经营的品牌附加价值,在这里还敌不过降价一毛钱的诱惑。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以及品牌意识淡漠的双重作用,无形中加固了本土企业所构建的渠道壁垒。正是这个“中国特色”,让跨国公司在相当长时间内找不到感觉,使得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依靠“渠道

7、驱动”模式,建立了时间上的比较竞争优势,从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甚至还涌现出与跨国大品牌分庭抗礼的本土企业,娃哈哈就是个中翘楚。综上所述,本土企业是在落草为寇(产品力、传播力双双落败)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把渠道作为竞争的最后王牌,从而在三、四级市场占山为王。但是,仅靠渠道驱动模式,做山大王易,做天下大王难。这也是到今天为止,鲜有本土企业在一、二级市场做到第一的缘故。“渠道为王”时代将被终结随着营销环境的演变,“渠道为王”(准确说是占山为王)的生态土壤,正在急剧“沙漠化”。现代渠道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在沿海发

8、达城市,现代渠道与传统渠道几乎平分秋色。而与现代化渠道打交道的智慧与能力,恰好是本土企业的弱项;经济水平提升,消费水平提高,需求的价格弹性正在变小,本土企业的价格优势正在丧失;通货膨胀以及上游原物料涨价已经成为常态,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本土企业擅长的价格战已穷途末路;跨国企业通过其全球品牌管理,所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优势,正在蚕食本土企业的渠道优势。很多跨国知名品牌成为消费者心中首选,消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