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职业意识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

ID:33692605

大小:4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8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_第1页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_第2页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_第3页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_第4页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职业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朱志敏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提出职业意识的重要问题,诠释了职业意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存在的种种状况,深入论述了转变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问题。关键词:职业意识培养问题。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思想是灵魂,是统帅,是决定一切的东西。现在人们的常说:思想决定思路,思想决定出路。可见,思想观念,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熟成功是第一位的东西。那么,你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职业意识呢?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

2、动的意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几种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狭义的职业意识就是指职业道德。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情况分析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城镇籍为主要生源的城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职业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或不同。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大趋势的影响下,农村生源的学生,更迫切进城就业、打工,再也不像父辈那样留恋土地,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想通过进城务工淘金,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身份。二是

3、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视野要狭窄一些,就业的意识,观念要陈旧一些,具体表现为“家乡宝”,绝大多数愿意在本地和本省大中城市工作。表现为初次就业的期望值较高,经受不了就业的挫折。一旦遭遇到就业的艰难和折磨,9少一部分人可能选择打退堂鼓回家继承祖业。三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吃苦精神,忠诚老实比城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好,但交际能力、沟通能力、适应异地环境能力则不及城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四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较城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时间观念、力求上进争当管理者的意识都不强。五是农村中等

4、职业学校的学生,胆量不足、四平八稳,开拓创新,创业打天下当老板的意识不够强烈。总之,由于农村生存环境,家庭教育等原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意识与城市的生存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有农村就业方式的影子,这对他们在竞争激烈、生活紧张、压力较大的城市生存发展,成才成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职业意识以适应都市化现代化大生产的就业需要,实现学思想跨越,是我们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问题。一、如何培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职业意

5、识1、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大趋势,解决就业观问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道德观和职业意识,必然是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就业意识与现代城市文明的职业道德完全不同。要让学生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道德过渡到城市现代化大生产的职业道德,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

6、然。农村小农生产的方式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职业道德,已经与城市文明,9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职业道德不相适应,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站高一点,望远一点,主动适应社会坏境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必须认清形势,主动出击,走出大海,迈向城镇,放眼世界,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希望。否则,呆在农村,眼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农村连个伴都没有,婚姻问题怎么解决?总要有人口的生产才能有农业的生产。顺应了这一大气候,出去熙熙攘攘的大城市闯几年,观念跟上了,技术有了,腰包胀了,十五到二十年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基本完成了,选择回

7、乡当农场主,岂不是一件美事。把这些道理讲清、讲深、讲透,正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者为高士的人生道理。学生想通了,想明白,解决了思想问题,才能顺时而进,顺时而谋,也才能愿出来,有闯劲,留得下,实现华丽转身。所以,认清形势,解决思想问题,才能够谈得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2、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咱们农村人的本质和闪光点。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相对好转,穷汉养娇子,农民的后代也发生了一些退化,怕苦怕累,拈轻怕重,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气渐趋滋长。所以,农村中

8、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要在教学和管理中渗透吃苦耐劳的思想教育,也要大讲特说吃苦耐劳精神是就业之本,传家之宝,丢不得,不能丢。学校要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开设劳动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与家长沟通协调,鼓励安排学生在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做家务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工活动、社会活动,体味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光荣,父母的辛苦,培养吃苦耐劳的习惯和美德。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强化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勇挑重担,经受得了考验、锻炼,在吃苦受累中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