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

ID:33731413

大小:1.5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28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_第1页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_第2页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_第3页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_第4页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猴软腭肌肉运动模式的实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部分正常人的软腭肌肉形态与功能一、正常人的腭部肌肉形态与功能参与腭咽闭合的肌肉包括腭肌与咽肌;腭肌包括五对肌肉:①腭帆张肌②腭帆提肌③舌腭肌④咽腭肌⑤悬雍垂肌。腭肌位于软腭内,与咽肌协调运动,共同控制腭咽闭合,对呼吸、吞咽、语言等功能起到重要作用。腭帆提肌:为扁圆柱状,此肌上端前份纤维起于咽鼓管软骨部的后内面,后份纤维起于颞骨岩部下面和颈动脉孔之前方,并借一束纤维起自颈动脉鞘前部的筋膜板,行向前下内,附于腭中线两侧。前份纤维向前附于腭腱膜,后份纤维垂直下行,与悬雍垂肌融合,中间的大部分纤维在中线上与对侧同名纤维相连续,

2、形成一个向后上方的“提肌吊带"。成人和5—7岁儿童腭帆提肌的截面积分别为21.8mm2和17mm2,与硬腭水平面成角46.7±4.2度和45.0±1.9度,与矢状面成角42.5±2.3度“{】。其功能:发音时,此肌带将软腭提起,使其向上向后运动,并使软腭中部与咽后壁接触,产生腭咽闭合,此肌是正常语音功能的一个最重要的肌肉。腭帆张肌:为薄二角形肌,起于颅底蝶骨翼内板基部的舟状窝,咽鼓管软骨部前外侧和蝶骨棘的内侧面。该肌位于腭帆提肌外侧,外邻翼内肌的前上部,肌纤维向下汇聚,经翼内肌和翼板之间下降至翼内板下端的翼突钩。在到达翼突

3、钩之前,它由肌腹变成肌腱。其肌腱钩绕翼突钩向内侧做90度的转折,然后此肌止于腭腱膜的口腔侧。在成人和5—7岁的儿童,其自上而下聚集的肌纤维分别在翼突钩上方6.8±1.5mm和6.0±1.4mm处移形为肌腱(该腱与翼突钩之间常有个小粘液囊)。跨过翼突钩之后成直角转向内侧,成扇形散开,在中线与对侧腱相连续。前方附于硬腭后缘,构成腭腱膜。成人和5—7岁儿章翼突钩至咽鼓管咽口的距离分别为20.7±1.9mm和4.9±1.3哪;腭腱膜在腭中线的宽度为10.1±1.2mm和9.5±0.5姗,占软腭的I/3;其截面积分别为:30±4.8

4、mm2和24.3±2.6ram211-4]。其功能:该肌收缩时软腭被向两侧拉紧,以便于发高音。舌腭肌:为一扁长形肌肉,肌束细小。在上方起于腭腱膜的口腔侧,与对侧同名肌束相延续;在扁桃体前方行向前下外方,止于舌根外侧。此肌与覆盖它的粘膜共同形成舌腭弓u叫1。其功能:参与语言及吞咽,下降腭帆,紧缩咽门。咽腭肌:为一扁长形肌肉,呈扇形分散开。起于硬腭后缘至悬雍垂的腭帆,行向后下;在腭部被腭帆提肌分为前后两束。后束形成软腭的咽面,在腭中线与对侧后束相连接。前束较细小,在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之间通过。在腭的后外缘,前后两束结合在一起,

5、并有咽鼓管咽肌加入,沿咽侧壁垂直下降,止于咽筋膜和甲状软骨板后缘。两侧的咽腭肌形成一个向下的拱形袢“叫1。成人尸体标本该肌腹长(27.58±6.73)咖,截面积(34.10±i0.50)him2,宽(6.67±1.82)m,厚(2.97±1.13)咖。‘61其功能:在说话和吞咽时,此肌都发生收缩,使咽部上抬,使咽侧壁和咽腭5弓一起向中线靠拢,使软腭向后F方移动。悬雍垂肌:为两束细长的肌纤维,并排起自鼻后棘和腭腱膜的背腹两侧,腭腱膜背侧(鼻腔面)的悬雍垂肌纤维水平向后,并行于中线两侧;腭腱膜腹面(口腔面)的悬雍垂肌束向背侧弓

6、行,至软腭中份,腹侧的肌束加入背侧,均位于腭帆提肌吊带背侧。在软腭中部,悬雍垂肌纵行肌束集合成圆柱状,隆向鼻腔侧,其背面仅覆盖鼻腔黏膜,向背方形成隆起,至软腭后1/3,悬雍垂肌转向口腔黏膜侧,其背方和外侧有咽腭肌和鼻腔黏膜覆盖,终止于悬雍垂末端的黏膜下。其功能:当悬雍垂肌收缩时,使软腭中线部变厚,悬雍垂变粗并向后上方提起,此肌参与腭咽闭合运动,也是语言的功能性肌肉。以上肌肉还与咽鼓管功能有关。随着每一次吞咽动作,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均不同程度地使管腔开放,从而实现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腭帆张肌属咽外肌,其余肌肉均属咽内肌。u

7、,盯二、软腭肌肉血供与神经支配软腭部的血供主要来自颌内动脉的分支腭大动脉,腭大动脉在翼腭管中即发出2-3d、分支供给软腭。在正常成人,腭帆提肌的动脉血供来源为腭升动脉腭支和咽升动脉腭支。按其分布可分为三型:①腭升动脉型,②咽升动脉型,③腭升一咽升动脉形。软腭的运动主要由副神经的延脑根,经迷走神经回支支配,腭帆提肌由三叉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对腭咽闭合起主要作用的腭帆提肌的神经支配可分为两型:①网状型②干线型。该神经分支纤细,自咽丛发出后,沿咽后外侧壁向上,在咽上缩肌翼咽部上缘穿入咽旁脂肪区转向前上方行走,与腭升动脉腭支伴行进

8、入该肌肌腹。【l-3’6参考文献1程宁新,张奎启,宋儒耀.腭帆提肌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志,1995,30(5):238-286.2程宁新,张奎启,宋儒耀.软腭动脉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4):208—211.3张元金,韩辉,张辛启.软腭内肌肉排列的显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