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ID:33731431

大小:28.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_第1页
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_第2页
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摘要:某隧道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区未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空间,现状斜坡稳定表现为基本稳定,现状边坡稳定表现为欠稳定,其道路总体遭受地质环境问题危害性中等。拟建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在按设计路面标高平场后,总体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大,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大。关键词:隧道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40286021工程概况拟建隧道工程全长562米,其中隧道长455米,道路长

2、107米,拟建红线面积约0.027km2,工程总投资大约为9400万元。根据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Ⅱ级,设计速度30km/h。隧道设计行车速度30km/小时,为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道隧道,隧道左右线为曲线隧道。左右线隧道标准断面跨度总计27m,隧道最大埋深约50m。2地质环境概况2.1地形地貌评估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拟建场地地形沿线路方向,两端低,中间高,区内最高点高程约293m,位于评估区南部西侧,最低点高程约223m,位于评估区北侧,最大高差约70m,地形坡角一般18°~30°。零星分布陡坎,高3m~15m,坡角可达70°。2.2地层岩性区内由新到老主要发育

3、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为素填土,紫红色、暗紫色,松散~稍密,稍湿,由砂、泥岩碎块石和粉质粘土组成。堆填时间2~10年不等,其厚度0.5~3m,主要分布于场地居民区以及道路区。残坡积层(Q4el+dl)为褐红色粉质粘土含少量泥岩、砂岩角砾及砂岩碎石,结构稍密。厚度1~4m,主要分布于场地斜坡平缓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为紫红~暗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夹灰紫色长石砂岩及粉砂岩,泥岩中夹少量灰绿色砂质细条带,岩体较完整。2.3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菁口背斜北东翼(见图1),岩层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较稳定,产状38°∠22°。区内未发现断层,评估区内主要发

4、育有两组裂隙:LX1:产状287°∠45°,间距3~5m,延伸长2~5m,局部微张,大多数为闭合状态,充填少许黄色粘土。LX2:产状150°∠65°,间距2~4m,延伸长3~6m,裂面微张,张开5~22mm,充填少许黄色粘土。评估区岩层产状38°∠22°,斜坡为顺向坡、反向坡及切向坡地形。区内无断层,基岩发育裂隙贯通性差,岩土界面倾角1~5°,因此区内贯通性结构面主要为岩层层面。评估区内斜坡坡角18~30°,区内斜(边)坡为顺向坡、切向坡,其中顺向临空长度有0.132km,占道路长度约23.45%。2.4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区长江为最低排泄基准面,区内为斜坡地形,大气降

5、水,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形式最终流入长江,即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数量少,经野外调查,评估区内无井泉出露,无地表水体。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评估区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分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松散介质孔隙水赋存于土层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泥岩构造裂隙以及浅表层风化裂隙中,地下水富集受构造和地貌的控制。评估区位于长江侵蚀基准面以上,泥岩为相对隔水层。评估区为斜坡地形,利于地下水的排泄,不易蓄存水分,且在地表多为透水性较差的粉质粘土覆盖,不易接受补给,水量贫乏。据现场调查,未见该类泉水出露。评估区为斜坡地形,地下水贫乏,区内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小。2

6、.5不良地质现象经地面调查及通过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2.6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评估区内主要为斜坡地形,斜坡坡角18~30°,根据野外调查,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的修建和附近房屋修建活动,形成人工岩质边坡高度一般3~14m、人工土质边坡高度一般1~3m。根据野外调查访问,评估区无地表水体,未见泉、井及地下水渗流点,故区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未见漏失。区内无地下空间。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3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根据野外调查,评估区主要为道路区、居民区以及商业区,未见滑坡、崩塌、泥

7、石流、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主要的现状地质环境问题为人工边坡及斜坡的稳定性。3.1斜坡现状评估评估区位于菁口背斜的北东翼,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岩层产状38°∠22°。根据自然斜坡与岩层产状的相互关系,评估区斜坡分为三种类型:顺向坡、切向坡、反向坡。自然斜坡表层覆盖土质为粉质粘土,土层厚一般0.5~3m,较薄,经野外调查,未见变形破坏。自然斜坡为岩质斜坡,均处于稳定状态。如3号斜坡坡体位于K0+530,斜坡高22m,长35.4m,表层覆盖0.5~1.0m粉质粘土,系顺向不临空坡,坡体为泥岩,无不利结构面组合,斜坡基本稳定。根据现场调查访问,该斜坡未见变形迹象,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