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ID:33751163

大小:12.97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2-28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_第1页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_第2页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_第3页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_第4页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入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注弱弓}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燧够日期:彩,华年华月&汐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舨,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广州中医药大学可以将

2、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黼惨论文导师签日期:劬/弘年≠月奄护曰摘要lIIIILIIII1111111111IIIUUlY2623380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自《黄帝内经》至清代的历代中医文献及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瘾瘕的源流及历代治疗瘤瘕的理法方药证治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一、瘤瘕历代文献研究遵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医文献学宗旨,搜索《黄帝内经》至清代的著作,并以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电子丛书,结合

3、中国知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资源,系统总结瘾瘕的病名、定义、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方剂和用药等资料。二、方药证治规律研究将收集所得的治疗瘕瘕方剂用药资料,结合采用国际权威统计软件STATA11.0,并以微软Excel建立数据库,作各时期治疗瘾瘕用药的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系统地整理出治疗瘾瘕的用药规律。翻查书籍六十五本,包括方书、综合性医著、本草、专书、丛书、类书、医案、医论、医话等。按中医学术的发展阶段分为宋代以前、宋金元时期、明代、清代四个时期进行文献检索。结果:一、瘕瘕历代文献研究(一)病名、定义及脉学“瘕”作

4、为病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癞"及“瘾瘕”并列称呼的病名,首载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分别以气血、部位、性别、形态、病情、脏腑、活动度及疼痛性质去定义癃及瘕。癔瘕的脉学记录以弦紧脉为多见,《脉经》指出癔瘕脉沉细者,预后较差。(二)临床症状瘕瘕的证候基本以下腹部结块,或伴胀或满或痛为主。病情发展还可引致全身性不适如水肿、四肢及腰背痛、身发寒热、盗汗、咯血、消瘦及昏迷等,癞瘕常累及妇人经、带、胎、产的生理表现,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三)病因病机历代癃瘕的病因大致分为脏腑虚弱、经期产后调摄不慎、冲任失调、饮食不节、风、寒、水湿、暑热诸邪侵袭、情

5、志内伤及外伤跌扑。病机则为寒凝胞宫、气机郁滞、血脉瘀阻、痰湿下注及毒热凝滞。(四)治法治则《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及“导而下”的重要治疗原则。但在治疗中还需注意攻邪手法的使用时机;使用行气,消痰,活血之法,代替攻下猛峻之药;衰其大半而止,养正积自消以及攻法宜缓,补法忌涩。(五)内治疗法特色1.《金匮要略》首次提出治疗瘾瘕的专方鳖甲煎丸及桂枝茯苓丸,都是丸剂型式。达到既攻且缓的治疗原则,为后世医家所常用。2.常用虫类或毒烈药物,能搜剔络中混处之邪,使气血通畅

6、无滞,而且虫类药为动物有情之品,能增强疗效。3.针对瘸瘕血瘀、体虚、寒凝、痰湿、气滞的病因,采用活血化瘀、补虚、散寒、化痰消积、行气之法治疗,临床时多以活血化瘀为主,结合补虚、散寒、化痰、行气方法综合治疗。(六)外治疗法瘾瘕的外治法包括热熨法、阴道纳药法、贴敷法等,使药物直达病所,加强疗效。(七)针灸疗法针灸治疗瘾瘕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有主张针刺法或灸法,并对针刺深度、留针的长短、针灸量的多少、补泻手法以及操作的先后次序等都有所描述,所选用的穴位包括腹部局部取穴,及背部、四肢的远程取穴,如取水道、膀胱俞、三焦俞、气海、关元、归来、三阴交、天

7、枢、曲泉等。(八)导引疗法《养生方》及《诸病源候论》有导引治疗瘤瘕的记载,通过加强腹部锻炼,使脏腑得到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使经络通调,气血宣通,令瘕瘕散破。二、瘕瘕治疗用药研究(一)宋代以前最常采用补虚药(19.67%)、温里药(12.33%)、活血化瘀药(10.76%)、化痰止咳平喘药(9.05%),累计频率达51.81%;药性温(22.45%)寒(21.63%)并用。药味以辛、苦为主(58.28%),其次是甘、咸。药物归经以肝(21.18%)、肺(15.07%)、胃(14.26%)为主,共占50.51%。聚类分析药物组合:C1:肉桂、大黄、干

8、姜、人参;C2.附子、细辛、川乌;C3:白芍、甘草、花椒、茯苓、巴豆、芒硝;C4.黄芩、桔梗、半夏、当归、生地黄、杏仁;C5:厚朴、川芎、白歹忙、吴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