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

ID:33757048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8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1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2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3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4页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之管见——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浅谈文言文的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费时费力,逐句串讲;学生被动接受,收效甚微。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力求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键词:读译结合—讨论释疑—归纳总结—精读品赏—联系思考    文言文凝聚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就是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的中学生,尤

2、其是对六高中这些知识底蕴比较浅薄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往往有一种求全责备,力求完美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指导下,教师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用于文言文教学,以求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多由教师大包大揽,形成了一种刻板划一的模式,就是老师事无巨细,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就如同被迫填食的鸭子,只知道肚子里食物满,却不知其何味,不能亲自解读,自己没有真正品味一下,没有自我发现的尝试,就无法体会文章之妙,更谈不上文言文阅读能

3、力的提高。这样教学的结果,久而久之,学生视古文为陌路,教师视文言为畏途,教者辛苦,学者烦累,教学效果自然较差,所以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教学实际,我设计了如下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读译结合——讨论释疑——归纳总结——精读品赏——联系思考,即在文言文教学中,以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自译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释疑,并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做到横向和纵向积累相结合,通过精读品赏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联系思考明白文言文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例,简要阐释一下这一教学模式

4、(或称为文言文“五步教学法”)。一是“读”字当先,激发兴趣。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读”。读法种种:默读、吟读、诵读、集体读、个别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必不可少。文言文中有些特殊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出现了“通假异读”、“破音异读”、“古音异读”等,因此,需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读,以加深记忆。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就出现了多处通假异读现象,像“共其乏困”中的“共”就应通假异读为“gōng”。这样的字,如果不经教师的范读,学生很有可能读错。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除了让学生

5、读准字音外,还应该掌握句中停顿。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一句,其中的“军”为动词,驻扎之意,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将“军”字与前面的“晋”、“秦”连读。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范读之后,再让学生对照文下注释默读,揣摩语句的停顿、轻重、语气和节奏等。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教师再加以点拨、鼓励,力争使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节奏语气,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读多了,背诵亦水到渠成,对文章的理解亦加深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烛之武退秦师

6、》的教学中,诵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大致可分四步:(1)读准:读准字音、句读和节奏。(2)读通:疏通词句,读通文本。(3)读好:读出层次、语气和感情。(4)读精:抓住重点,品味鉴赏。当然,这四步并不只局限于“读”这一环节,它可以贯穿到后面的环节中。二是“译”贯始终,谙熟文意。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读文言文,读会文言文,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能准确翻译。以往的教学,不少教师热衷于抱着教材,一味地串讲,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有的干脆寄希望于参考书,以为只要将课文对译就一了百了,其结果往往收效

7、甚微。要改变这种状况,答案只有一个,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授之以渔,重启发诱导。因此,在学生自译课文之前,教师应把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达、雅)和方法(留、换、补、删、调、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时候,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下一环节中,学生可以质疑讨论。《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大部分内容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个别特殊的文言现象可能会存在疑问,需要在下一环节中经老师点拨或在讨论中解决。在学生自译的过程中,可分试译、小组

8、讨论、集体讨论三步。学生翻译可口译,也可书面翻译,不过,书面翻译更能训练学生翻译的准确性。学生通过翻译可加强文言词汇积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三是讨论释疑,促其顿悟。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自读、自译课文后,必然存在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