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

ID:33764403

大小:55.8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_第1页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_第2页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_第3页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_第4页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及其文化意义【摘要】《白鹿原》自发表以来,就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当的赞誉。《白鹿原》在运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体现出了浓重的乡土特色和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文章着眼于《白鹿原》中独具地域特色的关中方言和浓重的乡土特色,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及文化意义。【关键词】《白鹿原》;地方化语言;文化意义1、《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陈忠实的《白鹿原》,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作品中大量出现陕西关中方言,形成了重要的地域性语言特色。

2、例如:“❷”是指吃的意思,但是还不够表达的程度,在关中土话中有饱饱的、狠狠的吃的意思,主要烘托吃的气氛。文中有多处提及这个词,小说中就有白嘉轩被说到:“想吃啥你就畅畅快快的❷一顿吧。”另外有些语言很有地方特色,女口:朱先生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嗔怒说:“免了吧,……你再来我就不识理你了。”“识理”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汇。2、《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成因2.1作家自身的成长环境和黄土情结。人都是生长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陈忠实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关中地区的文化因子早已深入到他的血液、思想和精神深处。陈忠实不仅热爱自己生

3、长的土地,并且在这片土地写出了他的巨著《白鹿原》。“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在描写中给人以充分的真实感、情理通达、酸甜苦辣震撼人心。人物有情感、有气节、情节有血有肉。因此地域性语言同陈忠实的成长环境和黄土情结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对当地生活的亲身经历、对风土人情的熟知和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是说不通的。2.2小说题材和人物的创作需要。小说取材于民初以来50多年的关中农村,地域性特征非常明确。主要描绘了在时代急剧变迁的背景下,关中地区农村传统宗法社会的农耕文明、家族宗法和农民革命运动的交织和冲突。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意

4、识形态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为代表的。地域性的人们生活形态和语言习惯完全区别于别的地区,尤其在语言方面,更是不言而喻。对于一部获得成功的小说,其人物描写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主要在于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语言,即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方言的大量使用。只有通过地域性的语言描写,才能给读者展示真实、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白鹿原》描写了关中农村农民的社会生活和情感命运,人物塑造当然要体现出独有的风情和地方特色。自然,语言运用也必须是关中的地域性方言。2.3文学语言创新的需要。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深受现代主义思潮

5、的影响。与此同时,经历过“文革”的洗礼,改革与开放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在现代主义的广泛影响之下,中国文学迫切需要从现代主义的普遍模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此背景之下,陈忠实先生从关中方言入手进行创作,是对市场以及读者的深刻考量,更是对文学语言创新的深切体认。《白鹿原》以方言的形式创作打破了当时现代派形式的语言创作垄断,将追求荒诞、淡化的情节描写再次转向对表现内容和思想的大力追求之上。是对文学写作的目的性即“写什么”的有力重申,更是对当时纷繁的文学流派语言创作创新的巨大贡献。在长期的审美疲劳和创作枯竭的情况下,从其面世开始,就开

6、始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赞扬。在人们感受这一史诗般的作品的同时,深切体会着关中的地域性语言带来的巨大震撼,感受着作家带给我们的浓重地方文化色彩、众多人物喜怒心酸的艺术体验。3、《白鹿原》的地域性语言的文化意义3.1关中地区的文化审美符号。陕西关中地域性语言,是伴随着关中的千年历史沧桑巨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味,承载着关中久远而弥新的历史传统文化,它是关中文化的载体和符号。《白鹿原》大量篇幅的性场面描写和洋溢着关中方言的粗口语言,纵然受到了文学批评家的无情批判,但我们认为正基于此,才使得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7、别具一格。丰富的关中地域性语言使其几近成为这一地区方言的大辞典。那些充满关中地域特色的方言无疑成为了此地区的审美符号。3.2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反省。在作品中,作家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主要表现在以白嘉轩为代表的族长和“圣人”朱先生身上。白嘉轩作为族长,他是白鹿原上具有鲜明语言特色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地域性特征。他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和律令,在施行律人的同时严于律己,处处捍卫传统道德的尊严。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就是凝结着民族精神的一部传统文化进化史。《白鹿原》中,作家对朱先生给予了太高的“君子”理想

8、。他的全部人生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内涵。这一人物虽然不具有立体性特征,但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心中是神圣的。朱先生的形象浸透着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髓。华山赋诗“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既是他个人情怀、抱负的抒发,也是他自我精神的写照。陈忠实先生通过大量的关中地域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