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

ID:33798127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_第1页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_第2页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_第3页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_第4页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doc - 磐安农业信息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茶园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一)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技术1、概述我国茶树害虫种类繁多,约在400种以上。根据估测,由害虫成的茶叶产量损失达10%左右。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治工作,对茶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农药自60年代开始在我国茶区广泛使用以来,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曾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防治茶树病虫害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化学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茶区普遍存在施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施药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久而久之,已经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

2、茶叶生产者的重视:①由于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天敌,致使生态系统平衡破坏,造成某些病虫害再猖獗。②病虫害逐步出现抗药性,并有增强的趋势,使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③化学防治不当也带来了茶叶和环境的农药污染等社会公害。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合理而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实行害虫的优化防治是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茶树害虫优化防治,就是根据特定茶区茶树主要害申诉发生及防治现状,以害虫的优势种群为靶标,合理组建防治模式,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施

3、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节省防治工本,保护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减少农药对环境和茶叶的污染,使化学农药防治更科学、更合理。具体地说,茶树害虫优化防治有以下好处:①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由于优化防治强调按害虫防治指标施药,实行主要害虫和次要害虫兼治,从而使年施药次数明显减少。据试验统计,实施优化防治的单位,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7--10次降为5次左右。如浙江省余杭市1989年推广优化防治面积179公顷,年施药次数由原来的平均7.24次降为平均5.29次。②省工省药,经济效益明显。由于优化防治选用对口农药,讲究

4、防治策略,改进了施药技术,防治工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如浙江省富阳市8个优化防治示范点计144公顷茶园,1989年农药成本费比优化防治前节约49.8%,防治用工费下降42.58%。余杭市1989年应用优化防治面积178公顷,节约农药成本费38.88%,降低用工纲63.78%。③保护了有益天敌,生态效益明显。优化防治减少了茶园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为天敌的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茶园蜘珠优化防治区比常规用药区数量可增加0.8--3.1倍,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使茶园生态系统逐步趋向平衡。2

5、、不同茶区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茶树害虫种类的组成,因气候条件、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而有年不同。在我国各茶区中,以气候温暖湿润、种植年限长的西南、华南和江南茶区病虫种类较多。江南茶区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茶橙瘿螨、茶线螨)、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和茶叶象甲;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茶小卷叶蛾、油桐尺蠖、茶黑毒蛾、长白蚧等。江北茶区主要害虫有: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小卷叶蛾、茶橙瘿螨、黑刺粉虱、地老虎和蝗虫;局部发生的害虫有:蓑蛾、刺蛾等。西南茶区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毛虫、

6、蚧类(牡蛎蚧、角蜡蚧等)、茶网蝽、尺蠖类(云尺蠖等)、刺蛾类(角刺蛾等);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油桐尺蠖、茶梢蛾、茶籽象甲等;华南茶区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叶螨类(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茶短须螨)、油桐尺蠖;局部地区发生的害虫有:茶谷蛾、茶细蛾、茶吉丁虫、黑刺粉虱等。不同茶区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较大差别,而且其发生规律也有所不同。现以浙江茶区为例分析说明其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群是假眼小绿叶蝉和叶螨类,其次是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和蚧类等。假眼小绿叶蝉和

7、叶螨类属普发性、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为害面积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82%左右和50%以上;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则在地区间及年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属区域性发生的害虫;黑刺粉虱虽发生十分普遍,但属周期性、间歇性发生的害早;蚧类在全省茶区的局部茶园受害较重。从不同茶季看,春茶期间(3--5月)一般害虫为害较轻,加之春茶品质特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全省茶区自80年代以来在这一季节很少用药甚至不用药。夏茶期间(6月)是多种害虫并发季节,是用药的重点季节。秋茶期(7--10月)时间长,发生的害虫种类较

8、鑫,加之气温高、害虫发育速度快,是用药次数最多的季节(见图1)。3、茶树主要害虫优化防治模式根据浙江茶区茶树害虫的发生现状与发生特点,浙江茶树害虫的防治模式以常发性、普发性的优势种群为中心,兼顾间歇性、地区性的害虫,施药时期尽量避开天敌优势种群的高峰期。茶园中自然天敌资源十分丰富,研究表明,茶园蜘蛛种群是茶园中的优势天敌,约占茶园中捕食性天敌的90%以上。从图1可以看出,蜘蛛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的自然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