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a

《石壕吏》教学设计a

ID:33806872

大小:5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1

《石壕吏》教学设计a_第1页
《石壕吏》教学设计a_第2页
《石壕吏》教学设计a_第3页
《石壕吏》教学设计a_第4页
《石壕吏》教学设计a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壕吏》教学设计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壕吏》教学设计龙华中学初一语文组 刘卓教学设计说明《石壕吏》是名家名作,是各版本语文教材的必选课目,所以必须踏踏实实地上好这课;如能以这篇课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对现实主义文言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就善莫大焉了。至于本课的设计思路简单地说就是由写作背景的“面”介绍进入这个作品的“点”学习;由简单情节的熟悉到复杂深沉的情感把握;由感知到质疑到品味。教学程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简介背景,整体感知一般情况下,虚构的作品不太能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而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略知一二的大事件,往往会强烈的吸

2、引着学生。“安史之乱”就是一个例子,学生知道一些相关情况,却不详实,渴望进一步的了解,如果能绘声绘色的介绍一番,就会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很好地导入课文。所以,我设计的导入就是作品背景的介绍即“安史之乱”的介绍,也算是“激趣”性导入。学习古文,我不喜欢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地零碎讲解零碎阅读,我觉得这就是“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所以正音、散读、朗读之后,我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把握文本的目的。至于字词句的解释,我把它们穿插在研读过程中。【第二环节】沉浸文本,

3、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石壕吏》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叙事诗中的杰作,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情节性也较强13。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这很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口味”,学生在阅读后对整件事情也有较深的感触,这是这首诗作为教学材料的一个优点。所以在教学时,我从情节入手来引导学生熟悉文本,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沉浸文本。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忧国忧民”已成为他的“情感标签”,学生在学习本诗时,简略一读就立即会“

4、归纳”出这种情感,其实只是“贴标签”、“戴帽子”,浮于文本理解的表面。因此,在整体感知之后,我认为不必马上让学生品味情感,应进一步介绍了诗歌的社会背景,并紧紧围绕文本自身,反复诵读、解读,让学生沉浸文本,渐次深入文本,了解与他们生活太远的饱受战乱摧残的社会现实,深化其对诗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层次。【第三环节】质疑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矛盾【难点】本诗的情感基调当然还是沉郁顿挫,诗人贯穿始终的感情也还是忧国忧民,但值得深思的是,尽管诗人对饱受战乱摧残的老妇一家非常同情,对冷酷粗暴的“悍吏”鄙视厌恶,但是在记叙此事时,

5、诗人并未正面展现悍吏的反面形象,甚至不曾记录悍吏的只言片语,只是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为何要这样处理?这对缺乏阅历、直率单纯、爱憎分明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将这一环节设置成教学难点,让学生先自主讨论、探究,再从形式美和社会背景两个层次与他们交流。作者在本诗中隐晦流露出的思想矛盾是教学的难点,但是不必深讲,理解即可。而作者刻意省略的“吏”的逼问,却可以让学生当堂详尽补出,并可安排角色对话,(侧重老妇的回答),以进一步感受诗歌展示的战乱之苦。【第四环节】品味字句,挖掘诗人隐晦的爱憎【重点

6、、难点】叙而不议,是杜甫此类诗的特点。正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他的作品有“诗史”之誉。但是真的就是情感的“零度介入”13吗?难!就本诗而言,作者虽未直接评判,却将感情融汇灌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以此来感染读者。所以感受诗人不经意间流露的悲愤与批判并找到承载这些感情的字词,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兼难点。做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能很好地体现本课的语文味儿。《石壕吏》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2、简单了解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难点)

7、教学流程:导入1、简介杜甫生平2、简介本文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一、整体感知1、听录音正音散读2、带着问题齐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主要叙述了一户普通家庭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二、重点研读(在研读过程中,将重点字词的解释穿插进去)1、熟悉课文内容“吏”捉到人了吗?捉到谁了?她家都有些什么人啊?【老翁老妪三男媳妇孙】请用文中的语言表现他们各自的现状。【逾墙苦二男战死无完裙乳下】请用一个词概括老妪家庭的现状。【家破人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2、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读到这里,你对这样的一家人有怎样

8、的情感?【深切同情】3、你是从哪里得知老妪一家的现状的?【从老妇的“致词”里读到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老妪的话吗?这里都是老妪一人的话,难道“呼喝何其之怒”的吏就此就沉默了?就洗耳恭听老妇的“抒情独白”?【作者在这里只记录了老妇的回答,而省略了悍吏的逼问。】4、想象老妇面对悍吏怎样的逼问才有这样一番说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请学生仔细研读并作批注。13吏:【“你家的男人都到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