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ID:33807218

大小:56.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1页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2页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3页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4页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大众媒体的不断普及,高中学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较二十世纪中后期具有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巨大冲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不良心理反应和表现越来越严重,如厌学、行为偏离、早恋或畸恋、抑郁、消极敌意等不良心理而引发的事件频频发生。高中学生年龄都处于十六至十八岁左右,这个时期在人生旅途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型阶段,是幼稚与成熟、烦恼与希望共存并直接关系和影响一个人一生荣辱与成败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学

2、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矫治和预防不良行为发生的对策研究尤为重要。对高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作了粗浅的探索和研究。    一、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特点的主要表现    1、矛盾心理  (1)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是,因为进入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学习成绩提高慢,经常遭受父母的唠叨,在老师父母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2)学生的上进愿望与

3、意志薄弱的矛盾。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高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3)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长期进行这样的家庭教育,就会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实际上学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的,只是在道德良知与自我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 2、自卑心理  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时,一些高中学生

4、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之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  3、厌恶心理  这种心理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社会。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状态长此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被他人视为特殊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他们不喜欢给予他们这种不良状态的环境

5、,包括环境里面的人。这种厌恶心理到达一定程度会使他们完全脱离于学校这个集体,不融于这个集体,脱离老师的教育。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二、造成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  中考时志存高远,中考后情绪一落千丈,凭借不高的分数勉强上了高中,多数高中学生在中考失利的打击下自信心已受到严重的挫伤,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被淘汰感。因此,可以断定: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进入高一时就产生了学习和心理上的障碍;进入高三时,就变得思想懒散、情绪低沉。这一先天不足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厌学、自卑心理等不良心理问题的产

6、生。  2、“后天营养不良”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心理准备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在后来学习中事倍功半、效率甚低,进一步导致了厌学、自卑和考试焦虑症的发生。  3、来自家庭、社会的外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某些家庭教育方法却对学生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总是不断地在社会环境中模仿、学习、接受并养成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习惯。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可能激化他们不良行为的出现

7、。    三、对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应对策略    1、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开设此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情绪转移、渲泄痛苦、发泄愤怒等,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心理教育渗透和因材施教策略:  (1)在常规的德育和教学活动中适时地渗透心理辅导内容。把健康人格的培养、人际关系的调处等心理教育内容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把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渗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增强挫折承受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等。在学科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的教学要求

8、,从而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和智育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育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