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

ID:33811003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_第1页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_第2页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_第3页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_第4页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EMDR─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 一、EMDR介绍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以下简称EMDR)由FrancineShapiro于1987年创造,最初仅为眼动脱敏(EMD),1991年发展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其中眼动脱敏仅是EMDR中双侧刺激的一种,而双侧刺激是EMDR操作中众多组分的一部分。EMDR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疗法,它借鉴了控制论(cybernetics)、精神分析、行为、认知、生理学等多种学派的精华,建构了加速信息处理的模式,帮助患者迅速降低焦虑,并且诱导积极情感、唤起患者对内的洞察、观念转

2、变和行为改变以及加强内部资源,使患者能够达到理想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改变[1]。EMDR(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是一种可以在短短数次访谈之后,便可以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有效减轻心理创伤程度及重建希望的治疗方法。EMDR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朗辛"夏皮罗(FrancineShapiro)于1987年创建,它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疗法,借鉴了控制论、精神分析、行为、认知、生理学等多种学派的精华,建构了加速信息处理的模式,帮助患者迅速降低焦虑,并且诱导积极情感、唤起患者对内在的洞察、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

3、以及加强内部资源,使患者能够达到理想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改变。EMDR操作性强、起效快(一般只需要数次,不超过十次)、历时短,但疗效却十分显著(治愈率为75%左右)。2000年,国际创伤应激协会将EMDR列为治疗"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的最有效方法。EMDR后出现的认知改变效果牢固、持久。另外,EMDR对各种类型神经症及成瘾行为有着良好的效果。 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2008年09月24日星期三20:52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为他进行治疗:战士被要求回忆自己所遭遇的创伤画面,然后让眼球随着电脑屏幕上左右摆动的小球来回平行移动约20秒,辅以耳机中左右交替的声响。完成之后小战士表示

4、,原来那个痛苦的画面“已经模糊”。在王静的引导下,他又回忆并讲述了一个温暖的画面:他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孩子出来后拉着他的手说:“我很乖,叔叔,谢谢你救我出来。”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之后,原有的灾难画面和后来的温馨画面被“连接”在一起,让小战士能够“以新的力量面对旧有的创伤”。这项“眼动脱敏再加工”技术的疗效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国际创伤应激协会研究发现,接受此疗法3小时以上的患者中,77%以上不会再受到同一画面的干扰。资料显示,这可能和增进左右半脑之间的神经顺畅运作及沟通有关。创伤记忆和负面资讯常被储存并凝滞在大脑右半球的身体知觉区,在这样的情形下,让双眼的眼

5、球有规律地移动,可以加速脑内神经传导活动和认知处理的速度,使阻滞的创伤记忆动摇,让正常的神经活动畅通。这项技术仅仅是战场心理恢复系统的一部分。厉新光介绍,中心用了4年研制出了战场心理恢复系统、战场情绪管理系统、心理咨询与治疗计算机辅助系统,属中国军方首创。在灾区,官兵的心理救援主要是通过“战场心理恢复系统”在业余时间完成的。比如一个心理恢复软件开始的画面是枯树和荒地,官兵带着耳机随着音乐慢慢放松心情,接着树木长出新叶,荒地长出绿草,到最后出现满地的鲜花——这由连接在手指上的脉搏仪监测的心率来控制,当心率平稳下来之后,鲜花才会盛开。《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亲身体验了这套软

6、件——15分钟后,心率仍然未能稳定;与此同时,一名军人在一分半钟的时间内让屏幕上开满了鲜花。“经过训练的军人不一样,他们能够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而在音乐放松系统帮助下,记者的心率在一分钟之内稳定了下来。“对不同性格的人,我们有不同的系统辅助其迅速稳定情绪。”军事心理训练中心教员樊涛如此解释。根据军人所处不同环境,“战场心理恢复系统”设计了3个不同版本,一种是前线版即单机版,携带方便,适用于野外环境;第二种是网络版,主要是安装在“战场心理恢复车”上,机动性较强;第三种是标准版,在固定场所安装,适合在后方使用。此次带到灾区的即是前线版和网络版。“我们并不只是在事后对

7、官兵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在平时,我们也会有针对性地训练士兵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新兵。”这家2005年6月成立的军事心理训练中心在全军院校开设了“适应军营、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等8个系列课程,开发了14个器械类训练项目和38个情景类训练项目。“在战争中,对战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比抗震救灾中要更高。因为作战信息的高密度需要优化军人的智力结构;战场刺激的高强度需要加强军人的情绪调控;战斗情景的惨烈性需要锻造军人的意志品质;作战系统的集成性需要强化军人的集体意识。这些都不是仅仅靠几个心理辅助软件系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在平时的各种课程和演习中多加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