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

ID:33811818

大小:10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_第1页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_第2页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_第3页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_第4页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代数(算术)思维与几何思维“就几何和代数的学习而言,我们究竟应当采取‘分割’的作法,还是应当采取‘整合’的路子?”“当然,我们不应停留在纯粹的理论争论,而应积极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但是,就现实而言,有些问题之所以始终长期‘悬而未决’,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恰恰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即是表明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深度。※我就是这样常常实践,却不思考理论的指导意义。事实上,如果在理论的指导之下再进行实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我重读《课程标准》之后,我对分层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对理论的渴望重新上升到新的高度。※小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

2、图形”是怎样“整合”在一起的?每一册中,以“单元”为单位,相对独立地呈现;以习题为形式,把这两大内容适时地综合。3.1“凝聚”:算术与代数思维的基本形式所谓“凝聚”(encapsulation),笼统地说即是指由“过程”(process)向“对象”(entity)的转化。具体地说,在数学,特别是算术和代数中,有不少概念在最初是作为过程得到引入的,但最终又转化成了对象——对此我们不仅可以具体地研究它们的性质,也可以此为直接对象去施行进一步的运算(对于所说的“运算”,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其未必是指具体的运算,也可包括任何一种数学运作,甚至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算法。)“凝聚”这一概念在

3、数学教育领域中出现应当是是近一二十年的事;需强调的是,这又应被看成数学学习心理学、乃至数学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因为,相关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教育)不应被看成一般的学习心理学(一般教育理论)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恰恰相反,我们应当切实立足于实际的数学教学与学习活动,并通过相对独立的研究引出自己的理论成果。毋宁说,我们所反对的主要是这样一种简单化的观点,即是讲“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学习心理学(一般教育学)+数学的例子”,也即只是在一般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中简单地去嵌入若干数学的实例,因为,数学学习

4、心理学(数学教育学)如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显然应当特别重视数学学习活动(与数学活动)的特殊性。“Encapsulation”,把它翻译成“凝聚”,总觉得很生涩,好在有英语单词,查了一下:1、名词n概括;2、封装、封闭、密封;3、包胶。虽然我也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个英语单词,但多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加减法就其最初的含义而言显然都应被看成一种过程,也即代表了这样的“输入——输出”过程:由两个加数(被减数与减数)我们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和(差)。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运算已不再仅仅被看成一个过程,而也被认为是一个特定的数学对象,我们并可具体地去指明它们所具有的各种性

5、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从而,就其心理表征而言,就经历了一个“凝聚”的过程,也即由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运作过程凝聚成了单一的数学对象。道尔给出的一个表格让我清楚地看懂了过程与对象,只是感觉好像“比值”和“比”的位置不对。因为曾经做过校对,这次不知是我自己错还是编辑错。尽管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多次经历了由“过程”到“对象”的重要转变,从而也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思维过程的基本性,但是,对于后者我们又不应简单地等同于思维过程的简单性;恰恰相反,由于所说的转变常常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实现的,因此,这就十分清楚地表明了由“经验型”转向“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

6、只有以相关的理论成果去知道我们的教学,才能使后者成为一种真正的自觉行为,从而也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是这一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些研究成果。一、“凝聚”的三个阶段作为“凝聚”这一思维活动的具体分析,以色列著名数学家斯法德提出了如下的“三阶段说”,即是认为对于这一思维过程可以作出如下的进一步细分:(1)内化(interiorization);(2)压缩(condensation);(3)客体化(reificationorobjectification)具体地说,其中的前两个阶段,即“内化”和“压缩”可以被视为由“过程”向“对象”转变的必要准备:前者是指用视觉去把握原先的视

7、觉性程序,这也就是说,我们已不再是由前一个步骤一次实际地去启动下一个步骤,而是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过程的整体性心理表征;后者则是指相应的过程被压缩成了一个更小的单元,从而我们就可以从整体上对所说的过程作出描述或进行反思——我们不仅不需要实际地去实施相关的运作,也可从更为抽象的高度去对整个过程的性质作出分析,即如我们可以仅仅考虑整个运作的效用,而不必具体地去涉及相应的运算过程,甚至也不必实际地完成相关的运算。最后,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而言,“客体化”则代表了质的变化,也即是用一种新的见解去看一件熟悉的事物:原先的过程现在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