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

ID:33859225

大小:58.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_第1页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_第2页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_第3页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_第4页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化劳动理论几个相关问题摘要: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而人的劳动也必然是社会性的劳动,劳动产品总体上也理当属于整个社会。但是,由于人类一内部群体、个体之间差异及其相应利益分离的客观存在,人们对劳动产品的占有也就出现了分化和分离,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且反过来成为统治劳动者的外在力量一一这就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其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是异化的总体根源,其他三个方面是这一根源下的几种表现形式。由于差异是异化劳动的内在根基,异化劳动是差异的社会化、制度化恶性发展,因此消除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不是消

2、除差异本身,而是消除让差异恶性发展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关键词:异化劳动;差异作者简介:易小明,吉首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吉首416000)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它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人的异己化存在现实。人们对于异化劳动的主观批评甚多,而对其存在的内在性、必然性探讨则显得不足。我们认为。异化劳动特别是异化本身并不是可以随意消除的一种主体附生物,它其实有其内在的差异之根。人们常论的对于异化劳动和异化的扬弃,其实只是通过合理制度的建立对长出社会地面的异化之草的斩除,而无法对地面之下的异化之根一一差异来真

3、正掘掉。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及其相关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成了不属于工人的异在力量,即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我们知道,劳动是人的对象性活动,人在劳动中对象化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并使对象发生符合人的意愿的变化,从而也使产品属于自己。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产品却主要不属于劳动者,它不由劳动者自由支配,并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外在于劳动者意愿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o物的世界的

4、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人与物的差异是否决定物只能向人而存在?一般认为,在所有权方面,在劳动对象中一旦物化了人的本质,此对象就属于此劳动者一一因为人是自由的存在者。黑格尔认为:“人有权把它的意志体现在任何物中”,人对一切物有'‘据为己有的绝对权利”。这种权利的绝对性在于,物作为外在之物没有其目的性,它只有被人的自由意志观照、对象化之后才获得规定与灵魂,并成为人的自由意志的反映物,从而附于人、属于人。黑格尔的这一论述,其实都是基于人与物的本质性差异:人是自由的存在者,而物则没有自由本质,没有自由本质的存

5、在者完全可以被具有自由意志的存在者对象化,并使之转化为为主体的存在物。显然,这里面内含着人的主体性自大和对外物的操纵意识。人是对象性存在,人通过劳动而对象化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产品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者。但是,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者,是不是一定得完全附属于主体?这应当是两个问题。一是人与对象是有差异的,正是有差异,所以,对象才成为人的对象而不是人自身,也正因为有差异,所以对象才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者而不是主体自身的主观自我确证。但是,确证主体者并一定直接导致它必须得附属于主体。因为对象产品作为对象自身,它虽然内含主体的一些本质力量,但

6、它仍然具有对象外在性,具有与主体不一致的自在差异性。具有属于它自己的内在本质——当对象具有生命时尤其如此。也就是说,产品对象作为外物,它不仅向人而在,也向自身而在,不仅是'‘具人性”(适用于人、为人服务)的存在,也是具物性的存在,当这种物性自身具有某种生命“意志”时,它就始终保持着它拒绝自身完全属于人的内在本质,而当它没有意志并被认定''可以”属于人时,其物性一般又使它保有着可以被任何人所使用的“自由”权利,而它所内化的“具体人性”,才是它被认定应属于某具体个体的内在标志。可见,对象因内化了人的意志就被认定对象是属于该主体的,这在某种意

7、义上是人的意志的一种自大。二是,就算人们在占有物的同时必须承认内化于其中的个体的自由意志,也就是只有在物的变化生成过程中内含了某一个体主体的本质力量,此个体主体才有资格实现对该物的占有和使用,但一旦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商品中个体的自由意志、本质力量就被一般化了,具体个体的意志、个体的本质力量就转换成了一般的个体意志、一般的个体本质力量了,这种一般性转化的本质其实内在于主体意志、意愿、需求等方面之丰富性、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的特殊意志、特殊本质力量的一般化实现,其实就是他自身多种意志、意愿、需求、多重本质力量之间

8、的相互转化与实现。这种一般化,使商品不断向外销售扩展,“流落”他人之手为目的,它就是再“想回家”,也难以找回究竟谁是它的亲手生产主人。同时,社会分工之后的复杂劳动的合作性,多个主体在对象化产品中都内化了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