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

ID:9026885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_第1页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_第2页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_第3页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_第4页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异化劳动理论及意义摘要:“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以这一概念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国民经济学的弊端,他特别着重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关系,以及资本家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关系。他提出了对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构成了异化劳动的基本框架。深刻阐述异化劳动理论并了解它的重大意义,对准确、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历史地看待马克思早期著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2、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并以这一概念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国民经济学的弊端,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思想。深刻阐述异化劳动理论并了解它的重大意义,对准确、清晰地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脉络,历史地看待马克思早期著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我们有必要先来考察一下“异化”这个概念的一般含义。“异化”这个概念并非马克思的首创,异化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它指权利的转让、关系

3、的疏远和精神错乱等。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它被扩展为分析人与整个外世界的客体关系,具有特定的哲学内涵。即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自身主体。黑格尔第一次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把“异化”当作专门的哲学概念引进哲学。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异化的主体,具有异化的发展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而当绝对精神一旦认识到自然界只不过是自己的异化,就必然要扬弃这种异化而进人精神阶段,回到绝对精神自身。在他看来,精神或意

4、识的辩证运动,就是把“自己予以异化,然后才从这个异化返自身。”[1]费尔巴哈从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他认为,异化的主体是感性存在的人,理性、意志、感情是人的本质。基督教中的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理性迷误的产物。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上帝。人创造了上帝,却让上帝支配、统治自己。因此,必须批判和否定宗教,把上帝的本质归还人,也就是人道主义的实现。德国的赫斯把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从宗教领域推广到政治经济领域,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统治人、支

5、配人的力量,并认为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要克服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在《手稿》之前,马克思曾受以上思想家的影响,对异化问题进行探讨。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人的劳动创造物却同人相对,成为统治人的敌对力量。马克思特别着重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关系,以及资本家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关系。他提出了对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构成了异化劳动的基本框架。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6、第一、劳动者同他们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因而劳动产品应归劳动者所有。但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说,“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2]而且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的异化会日益加重这种异化的严重程度,“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

7、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3]马克思把这种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异化的现象形象地比喻为“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4]。在异化劳动的第一条规定里,马克思还阐述了劳动和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劳动人民劳动的条件,没有自然界,他们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不仅是异化的第一个前提,而且也是劳动本身的第一个前提。自然界一方面提供劳动加工的直接对象,另一方面,也提供工人在肉体生存中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的自然界,当他创造出自己的产品以

8、后,也就变成自己对象的奴隶。”[5]在马克思阐述劳动与自然界的关系里,也鲜明地表现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立场。同时,马克思站在工人的立场上,对以前经济学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实质进行了揭发。马克思指出,以前的国民经济学从不考察工人与产品的直接关系,他们都是把产品先看作是资本家的产品或者财富,工人只是与资本家相交换,即劳动与资本的交换。这样,工人与他产品的直接的关系就被这种交换方式所掩盖。即工人用自己生产的产品换取货币工资以后,再去从资本家那里用产品换来的货币再去换回属于自己的生活资料,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