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

ID:33872955

大小:65.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_第1页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_第2页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_第3页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_第4页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昌大学现代成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现代成人教育基本理论论文题目: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学生姓名:余瑞芬学号:406211010013专业方向: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教师姓名:肖玉梅分数:二O年二月试论高等学校如何融合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规格人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界。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将通才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结合将是整个高教改革的更高目的。关键字:专才教育通才教育融合在知识经济吋代的大背

2、景下,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规格人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界。所谓“人才”我们一般习惯分为两种:专才和通才。专才,也称“纵向型人才”,指的是专业方向比较集中,只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领域中的几个方而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人才。通才,也称“横向型人才”,指的是发展比较全面,知识面比较广,活动领域比较宽的人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争辩古来有之,一直没有定论。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通才教育问题,通才与通才教育成为热点。而相比之下,对专才与专才教育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对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认识有待提高与深化。一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及认识现状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倡导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如《论语•述而》上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士”,而不是工匠。到了汉朝,汉武帝在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下,于公元前124年建立了汉代太学。倡建太学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儒家重修身的精神。在教育内容上“以教化为大务”,仍致力于塑造统治人才。宋朝时开始昌盛的书院,其教育目的仍然

4、是为了知识分子的“修身”,在教育内容上,则完全传授儒家的伦理思想,古代的著名学者往往是文理兼通的通才,他们的涉及的专业Z多,知识之渊博往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显然,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种通才教育,直到近代,西学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才演变成了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一一即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但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失衡而造成的人类文明的危机日益显著。大学教育完全成为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注重引导青年去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于是,20世纪一股通才教育回归的浪潮在各国高等教育中涌现。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以

5、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以马利丹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人类文化的“永恒不变”,倡导“人的理性”原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理智的运用,只有全面掌握了人类的普遍经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整个世界。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可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首先,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这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较大的差界。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近代以来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Z争,是人

6、才的社会适应性Z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当然,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划分远非如此简单。过去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分化与综合的时代己不可能实现。所谓的通才是相对的。因此,20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才教育向提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关系(-)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

7、感的陶冶。概括起来,他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通才教育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齐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他不仅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而且还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才教育的目标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如设置通博类型的课程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等。(-)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

8、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他也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