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ID:33874476

大小:55.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_第1页
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_第2页
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罗红霉素联合消痤汤治疗痤疮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罗红霉素联合消座汤治疗座疮疗效观察1•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831700;2•甘肃省陇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48100【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中痙疮患者以罗红霉素结合消座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座疮患者166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83人单独以罗红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83人以罗红霉素结合消座汤进行治疗,探究硏究组及对照组间的并发症及治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肝损坏发牛率6%、瘙痒发牛率13%.便秘发生率17%、胃痛发牛率11%>纳差发生率25%,相对于对照组20%

2、、37%、54%、29%、45%有所降低,结果有意义(P<0.05)o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治愈率83%与对照组53%相比有所提高,结果有意义(P<0.05)o结论:对发生座疮患者以罗红霉素结合消座汤进行治疗给药,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低并发症的发牛,值得临床普及。【关键词】座疮;罗红霉素;消座汤;效果【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089-01座疮又称为粉刺或青春痘是指毛囊皮脂腺发牛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少年,临床中多见于面部的丘疹及脓疱。主要是由于皮脂分泌过多,细菌的

3、感染或皮脂腺发牛堵塞引起,青春期性激素水平提高,促进了皮脂腺的发育[1]。罗红霉素是临床中治疗座疮主要的手段之一,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牛素,能够作用于多种菌群,如格兰阳性菌支原体及厌氧菌等,该药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⑵。现对我院166例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座疮患者进行研究,其中83例患者联合消痙汤进行治疗,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次研究对象166例均为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座疮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检查后确诊为座疮;均出现粉刺、丘疹或脓包;以往均未使用过治疗瘁疮药物。排除哺乳

4、及孕期妇女、肝功能不全或受损患者、及对药物过敏者。所有患者以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龄14・34岁,平均年龄为(24.3±4.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0.3)年。研究组中男性43例,女性40例,年龄15・36岁,平均年龄为(25.5±3.1)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0.2)年。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o1.2方法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罗红霉素(商品名称:罗福新规格:15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1

5、34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00mg,每日一次。研究组:罗红霉素用法同对照组,并加服消瘁汤(甘草5g、生地12g、丹参20g、连翘15g、桑白皮15g、女贞子15g、鱼腥草20g>地骨皮15g、蒲公英30g、知母15g、黃苓12g、旱莲草以水煎服)每日两次。1.3疗效评价标准探究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及并发症(恶心、瘙痒、便秘、胃痛、纳差)情况。根据疗效判断标准[3]:(1)治愈:丘疹、粉刺、脓包完全消失,无新发瘗疮;(2)一般:丘疹、粉刺、脓包未完全消失,新发瘁疮较少;(3)未治愈:丘疹、粉刺、脓包未

6、消失,新发座疮较多。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并发症的比较:经治疗后研究组肝损坏发生率6%、瘙痒发生率13%、便秘发生率17%、胃痛发生率11%、纳差发生率25%,相对于对照组20%、37%、54%、29%、45%有所降低,结果有意义(P<0.05),见表1:3讨论座疮好发于面部,对患者带来的影响较人,常常会使患者出现社交及人际交往的障碍,特别

7、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女性,大量研究表明座疮的发生与皮脂腺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联,临床中对于本病并无特效治疗办法,i般采用罗红霉素进行给药,效果并不明显[4]。消瘁汤属中医范畴,在西医的治疗中运用较少,但随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趋势,逐渐被运用于临床。有研究显示[5],在座疮患者的治疗中,以罗红霉素与消座汤联合运用后,进一步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加速了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肝损坏发生率6%、瘙痒发生率13%、便秘发生率17%、胃痛发生率11%、纳差发生率25%,相

8、对于对照组20%、37%、54%、29%、45%有所降低,结果有意义(PV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治愈率83%与对照组53%相比有所提高,结果有意义(PV0.05)。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使疗效增加,无特殊不良用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