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ID:33907862

大小:9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第1页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第2页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第3页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第4页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散文:遊記體王安石〈遊褒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一、題解1.文體「記」:本篇屬「雜記體」的遊記,兼具記遊與議論,是遊記文的變格。1)分類:據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與林琴南《春香齋論文》中的分類,山水遊記:柳宗元〈永州八記〉、徐宏祖〈徐霞客遊記〉。亭台名勝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曾鞏〈墨池記〉。圖畫器物記:記述或說明圖畫的內容、物件的形狀、特點、得失情形等。如人物事件記:唐、宋以後,又興起一種「廳壁記」(或作「廳壁題名記」)的文章,是一種記錄歷任官員姓名、經歷、政績的文章,或有2)山水文學的興起背景興起於兩晉南北朝:由於政治的黑暗與社會的紊亂,加上漢末

2、以來盛極一時的遊仙文學、及佛教思想傳入(東晉末年,文人名士與佛教徒交遊之風盛行),士人便對現實政治產生厭惡,而對自然界萌生嚮往。此風於晉代已開其端,出現以寫山水為主的文學(以往只以山水為襯托)。《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茲。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詩歌:謝靈運、謝朓(永明詩人之雄)二人開啟山水詩風。小品文:駢偶聲律盛行,當時小品,日趨詩化與美化。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著重白描,不用典故,字句清新,精於鍛鍊,描繪山水,有聲有色。)散文:酈道元《水經注》,散勝於駢,文字清絕,

3、為山水文學的代表。桑欽《水經》:列舉全國大小河川一百三十多條,凡河流所經之處,詳敘其城邑建築、人物故事、歷史古蹟、地理沿革、神話傳說等。對於山水風景的描繪,甚為生動(文字幽深峭麗)。柳宗元頗受其影響。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以佛寺園林為綱,繫以人事、掌故,富現實意義,多寓諷刺。3)宋人遊記長於議論:受理學興起的影響,宋代散文「長於議論」,此一特點,亦展現於山水遊記中。以簡潔的文筆,揉合敘事、寫景、議論。如:范仲淹〈岳陽樓記〉、蘇軾〈石鐘山記〉、曾鞏〈墨池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13散文:遊記體1)此文乃安石變法前,任職於舒州所作。表面上看來,這是一篇遊記

4、。然細讀全篇,便知安石是借記遊寫感想,發議論,是遊記文的變格,可說是一篇遊記式的論說文。林西仲曰:凡記遊,必敘山川之勝與夫聞見之奇,具得盡其所遊之樂,此常調也。茲但點出山名、洞名,隨以不盡遊為慨,若如此便止,有何意味?精彩處全在古人觀物有得上,發出一大段議論,即把上文所以不得盡遊重敘一番,惟盡吾志以赴之,若果不能至,則與力可至而不至者異矣。譬之學者,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即是有得處。末以山名誤字推及古書,作無窮之感。俱在學問上立論,寓意最深。(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九〈借影〉)2)本文以遊山為喻,借物言志,闡發人生哲理。作者透過遊覽褒禪山,「入之愈深,其

5、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感悟凡能成就大事業者,需先「有志」,繼之以「有力」、「有物相之」,方能水到渠成。吳楚材評曰:「借遊華山洞,發揮學道。或敘事,或詮解,或摩寫,或道故,意之所至,筆亦隨之,逸興滿眼;餘音不絕,可謂極文章之樂。」3)王國維《人間詞話》:「一切景語皆情語。」4)集評:逸興滿眼,而餘旨不絕。(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李光地曰:借題寫記,深情高致,窮工極妙(清乾隆編《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其文鞭辟入裡,單行一路,在王集第一。最利理境題文,學者尤宜熟讀。(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九〈借影〉)書後:同一境也,淺者見淺,深者見深。淺者見淺,雖深而猶

6、淺;深者見深,雖淺而猶深。非境之忽淺忽深也,有淺、有深者,其境;而能淺、能深者,其心。心以為淺,無往非淺;心以為深,無往非深。故人之淺深,不視其境而視其心,不視其心而究其力。力果不足,而實出於心有餘,此狷者之所以不為也;力果有餘,而又本其心之不足,此狂者之所以能進取也。荊公力有餘,而心猶覺其不足,則不足者雖淺,而有餘者更深矣。心有餘,而力又適處於不足,則有餘者非淺,而不足者更深矣。以心取境,何險何夷?以力課心,何遠何近?故第即境之險夷,以驗力之至與不至;但即境之遠近,以問心之有悔、無悔。而卒之淺者見,深者見,即視淺猶深之心,及詣深於淺之力,亦與之俱見。語云

7、:「深人無淺語」,余三復是篇而益信。(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九〈借影〉)2.褒禪山1)在今安徽省含山縣城北7.5公里,舊名華山。2)唐貞觀年間慧褒禪師結廬山下,死後亦葬於該地,因此得名。山腰有慧空禪院(華陽寺),明初永樂年間,鄭和所建,制度甚工,藏經閣塗有異香,古蠹不敢蝕,寺內保有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碑刻。13散文:遊記體1)四周山勢突兀,景色秀麗,中有雲峰,欲雨則雲先起,春夏往往見之;中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深不可測,洞壁怪石錯落,鐘乳石倒垂其間;又有龍女泉、白龜泉,泉水清冽,終年不竭。2)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34歲)七月,安石與友人及弟

8、同遊此地。2.背景1)安石時任職舒州(安徽省潛山縣)通判。此年,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