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

ID:33909578

大小:542.1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1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_第1页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_第2页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_第3页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_第4页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第3期(第9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CHINAAGRICU删RALUNIVERSITY(SOCLALSCIENCEEDITION)No.32010(V01.9)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周建新,钟庆禄(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摘要:通过梳理赣南地区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苎麻、葛、棉、蚕桑、蓝靛的生产、销售等历史情况,发现客家传统服饰的制作原材料以苎麻、葛、棉为主料,以丝绸为辅料,染料则以蓝靛为主。明清时期,苎麻、葛、蓝靛在赣南种植规模大,而棉、丝绸仅少量生产,大多是从外地买

2、入。夏布和蓝靛交易非常活跃,对赣南客家传统服饰乃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重大0关键词:赣南;客家服饰;原材料中图分类号:K9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02(2010)03—0130—08客家传统服饰是客家人区别于其他族群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较为重视④,然而,当前客家传统服饰研究却主要集中在特征、形制、色彩、纹样和文化内涵上,对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的研究还是空白。赣南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客家文化内涵丰富,颇具代表性,被称为“客家摇篮”。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日照,空气湿润,雨水充沛,物种非常丰富,盛产苎麻、葛、蓝靛等经济作物

3、,也间种棉和桑,并少量饲蚕。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就地取材,织布制衣,自织自穿。土产的“夏布”和染料蓝靛远销各地,影响深远。本文试图对客家传统服饰的制作原材料苎麻、葛、棉、蚕桑和蓝靛作一番梳理和考察。一、苎麻苎麻,古时亦称作芋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皮纤维可用于织布和制作绳索,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的历史悠久,1978年在江西龙虎山悬崖墓葬考古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苎麻印花织物。赣南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很适合苎麻的生长习性。明清时期,赣南苎麻种植形成了规模,各县普遍栽种。赣南客家传统夏衣主要是苎麻织品

4、和葛织品。县志对苎麻的生产多有记载,同治《安远县志》载:麻,春种夏收,高六七尺,茎直,叶似苋而青。其皮,采剥可为绳索、草履之资⋯。《宁都直隶州志》亦载:“陆机《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扬间岁三刈或再刈,人工省而利息长。”嵋1可见,苎麻春种夏收,不需移栽,易繁殖,留根可自生,多产,一年可收割三到四次,很好管理,省工省收稿日期:2010—04—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A59)作者简介:周建新(1973一),男,江西萍乡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客家文化、历史人类学.①专著有:郭丹、张佑周

5、《客家服饰文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论文有:李筱文《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5);田辉龙、刘勇勤、吴岚,《客家服饰装饰符号的艺术特征》,《包装工程)2005(4);金惠、陈金怡《论客家服饰的边缘审美》,《丝绸)2005(8);熊青珍、周建新《凉帽与客家妇女服饰造型色彩的呼应>,《装饰}2006(3);熊青珍、周建新《从审美角度审视陶瓷青花与客家妇女蓝衫服饰的色调美》,《中国陶瓷)2009(5)等。万方数据第3期周建新,钟庆禄:赣南客家传统服饰原材料之历史考察131力,收益却高。同治《赣州府志》有载:

6、苎,山产者,《尔雅》所谓薜山麻也;园种者,桑麻也;今通谓之苎麻。园种培灌夙根,岁可三刈,四五月日头水苎,次发、三发以次而减。女绩为缕,别有机工织之造布,极精。[3]显然,苎麻有园种和野生二种。人工园种的苎麻需保护好其根部,因为多年生苎麻喜暖畏寒,冬季寒冷,必须保护。《农桑辑要》指出:“(苎麻)至十月,即将割过根茬,用牛、马粪厚盖一尺,不致冻死。”苎麻虽然多产,但收割产量会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加而减少。由于苎麻生长高仅六七尺,其纤维也就长一米左右,因此用麻织布,首先要脱剥出麻纤维,然后由妇女将麻纤维绩接成线,才能用织机将麻线织成麻布。而且有时绩线与织布是分开的

7、,出现了专业织工。新编《兴国县志》也记载了织造芋布先由妇女绩线,再雇请工匠织布的历史:旧志《风俗》说,兴国“妇女无蚕桑之职,惟事绩芋。而织布需另雇工匠⋯⋯”[4J689由于种麻省工省力,又多产,因此家家种麻织布,蔚然成风。道光《宁都直隶州志》载:州治风俗不论贫富,无不缉麻之妇女。乃山居虽亦种苎,而出产无多。自宜辟旷土以植苎麻,则不必向远方贷买,而所出之布本贱而利益蓄矣悼J。同治《雩都县志》亦载:地产苎麻,妇女勤辟口,兼主中馈,操井臼。暇则结履、刺绣¨J。“缉麻”不论贫富,它和女红、舂米一样,成了客家妇女的日常劳动之一,可见苎麻业之兴盛。苎麻种于山间,不但

8、规模小,劳动强度也大,不能满足用麻需求。移种在田地旷土上,则可扩大规模,增加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