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

ID:33915635

大小:6.0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24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_第1页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_第2页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_第3页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_第4页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外国美术部分陕西省千阳县中学张健霖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课件中部分图片取自《美术鉴赏》课本)一、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本节知识大家看看这个建筑一般在哪儿有呢?回答:在有僧人或道士修行人的那儿有。给学生播放观看一幅当地庙宇建筑图片那它是属于民用建筑还是宗教建筑?回答:宗教建筑。二、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宗教建筑的产生宗教的产生世界宗教分为三大部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说,“一切的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在统治阶级社会,在当

2、时科学不发达、心理空虚的时代,统治阶级利用它来巩固他们的地位,劳动人民也通过它转移所受的苦难的痛苦,通过它来进行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宗教建筑的产生在那个宗教盛行的年代,也就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宗教建筑。在当时,宗教建筑一统治权力的象征,是所谓“主”或神力的寄托。所以当时产生了一大批高规格的宗教建筑。世界宗教建筑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播放图片。(一)、佛教建筑★大家看这个宗教建筑,它有什么特点呢?★给人以浑圆、宠大的感觉。桑奇大塔让学生观看课本P83页佛教建筑图片,感受分析其特点。佛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以后逐渐传入东面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著

3、名的佛教建筑:印度桑奇大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教建筑特点:建筑体现出佛教的宗教理念,佛塔主体浑圆,主体顶上有方形存在。1、佛教建筑2、佛教建筑作品赏析(1)、桑奇大塔用途印度称这种建筑为“窣”,用于埋葬佛祖或圣徒的舍利子。外形特点桑奇大塔是一个半球形,给人以圆浑之感。半球体象征着孕育宇宙的金卵,半球体顶上的伞柱象征着宇宙之轴,三层伞盖代表着佛教的三大元素佛、法、僧。桑奇大塔运用半球体又体现了佛教的一些教义——桑奇大塔运用无棱角、带有曲线的半球体,它体现出佛教对待事的原则。佛教教义从它的建筑外形上体现出来。半球体周围的四个塔门象征着宇宙的四个方位。塔门上方布满许多精细的雕刻。

4、药叉女雕像,古代印度早期农耕文化生殖崇拜的象征。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拯救人,给人治病她就是神的化身,所以药叉女形象作为佛教元素被运用一佛教建筑造型中了。它是古印度最美的女性祼体雕像之一。这个雕像在这儿起着支撑的作用和装饰的作用。(2)、婆罗浮屠婆罗浮屠梵文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塔”。是佛教的圣地,它是佛与菩萨修身养性的地方,是佛教徒心中的理想境界。它建造利用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形,建起一个高台,人们在这样一个台上,向四周看都视线都比较开阔,使人们心情舒畅,所以它是佛教徒修心养性的好地方。问题1:大家看,高台上的塔外形与桑奇大塔有没有联系?问题2:它有几层台子,几道门,每层台子有多高(

5、用场中人作参照)?引导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上去过婆罗浮屠,他站在婆罗浮屠下面,向上看这个台子,他会产生怎样的感觉?(二)、基督教基督教建筑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今巴基斯坦地区。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公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欧洲中世纪时,在欧洲占有至高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建筑充分体现出欧洲中世纪美术风格。基督教建筑有三种比较著名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1、拜占廷式建筑①、什么是拜占庭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东罗马定都拜占庭,东罗马也被称为

6、拜占庭帝国。②、建筑风格的产生拜占庭式建筑就从这个时期产生。拜占庭建筑是以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同时,又吸收了波两河流域等东方建筑文化,孕育生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1)知识讲解③、建筑风格特点拜占庭时期创造了集中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穹顶依靠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来撑起,通过帆拱作为中介连接,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形成集中式开放型空间。(2)建筑实例分析①索菲亚大教堂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它中间的顶非常大,位置最高,靠周围小和复杂拱帆连接,靠周围较多的立柱支撑。建筑跨度大,整体宽。教堂四周有四个高尖的塔,那是15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土

7、耳其人灭了拜占庭帝国之后,把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时新建的。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流行于12至14世纪的欧洲。哥特建筑风格代表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它源于法国。哥特式建筑,在当时,市民文化充分发展,城市教堂除了是宗教活动外还是当地社会生活的中心,它也是城市兴旺发达的标志。①(1)知识讲解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建筑特点:⑴哥特建筑结构和外观上与其他宗教建筑有很大不同,教堂尖骨瘦嶙峋、冷峻尖削,挺拔向上。它在结构上使用了肋架券他尖券和飞券。⑵哥特式教堂正面一般左右各有一个高耸的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