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

ID:33940124

大小:1.0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1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_第1页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_第2页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_第3页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_第4页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4期自然资源学报Vol.30No.42015年4月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Apr.,2015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12311王艳杰,王艳丽,焦爱霞,才吉卓玛,杨京彪,31*阮仁超,薛达元(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2.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70;3.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6)摘要:贵州黎平县内丰富的香禾糯资源是侗族人民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孕育了侗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而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促进了香禾糯的持续

2、种植和保护。通过研究黎平县香禾糯的历史发展情况,结合2013年对黎平县香禾糯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黎平县至今仍保留了45个不同品质特征和用途的香禾糯品种,说明香禾糯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侗族的饮食文化、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传统农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习俗与香禾糯品种资源保护的关系,发现香禾糯是侗族油茶、扁米、腌制品等日常食品的必备原料,也是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礼尚往来、祭祀仪式的必需品,同时,侗族和谐共生的“稻-鱼-鸭”生产模式更提高了香禾糯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揭示了侗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习俗是保持香禾糯高度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香禾糯资源消失的现状,

3、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关键词:香禾糯;遗传多样性;侗族;传统文化;黎平县中图分类号:S511.2+3;X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4-0617-12DOI:10.11849/zrzyxb.2015.04.008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农业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受民族文化与传统知识的影响较为深刻。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培育了大量的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食用、药用等传统习俗,保护和延续了农作物地方品种。农作物[1]地

4、方品种是农作物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粮食安全和人民生计具有重大贡献。丰[2]富的农作物遗传资源可高度减少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根据国际乡村发展基金会,在过去100a的时间里,世界范围内75%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消失,而且仍以每年[3]1%~2%的速率消失。据估计,我国的农作物栽培品种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例如,由于新品种的推广,导致大量的传统农作物品种被淘汰,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小麦[4]地方品种约10000个,而现在仅存数百种。然而,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农作物地方品种,例如,黔东南的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种植香禾糯的传收稿日期

5、:2014-08-21;修订日期:2014-12-29。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44);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专项(2014);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2012FY110200)。第一作者简介:王艳杰(1987-),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E-mail:yanjie2005@126.com*通信作者简介:薛达元(1955-),男,江苏姜堰人,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E-mail:xuedayuan@hotmail.com618自然资源学报30卷统,这并不是因为政府采取了某些

6、保护品种资源的措施,而是当地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需要。侗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内涵,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农作物遗传资源的持续种植也对保护和传承其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香禾糯,国际标准译名为“KamSweetRice”,是贵州省黔东南山区特殊生态类型珍稀水稻品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其为世界“特产稻”(SpecialtyRice)。禾,是当地群众[5]的俗称,是指一类不易落粒、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它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单元,而是[6]一类特殊的稻类生态型。据研究,禾品种群中糯禾占禾品种的90%以上,有些品种具浓郁的芳香味,称为香禾糯,是

7、禾品种群中品质最优的一类。香禾糯完全采用稻-鱼-鸭共生模式栽培,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米质优、营养高、味道好、香味浓、耐饥饿等诸多优良特性和品质,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烹食十户香”的美誉,被称为“糯中[7]之王”。本文以黎平县为例,通过调查黎平县香禾糯资源的历史发展情况和保存现状,分析县内香禾糯的品种数量和品质特征,探讨侗族的传统知识和民族文化与香禾糯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揭示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1农作物遗传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墨[8-9]西

8、哥、秘鲁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