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ID:33944866

大小:518.9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第6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62004(总第166期)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GeneralNo.166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郑鸣,张燕(厦门大学金融系,福建厦门361005)摘要: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目前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损失几乎全部来自规模效率的损失,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率损失中有一多半来自规模效率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报酬以

2、不变或递增的居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撤除或并购无赢利的分支机构,降低经营管理费用,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率。而股份制银行应注意抑制规模扩张的冲动,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关键词:中国银行业;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04)06-0106-09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的竞争强度的不断升级,保持竞争力成为我国银行界目前必须未雨绸缪的问题。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从投入角度看,效率衡量的是某决策单位(DMU)最小化投入以达到某一预定产出的能力;从产出角度看,效率衡量的是某决策单位使用各种稀缺资源(如资本、劳动力

3、等)最大化其产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能力。银行效率测度的是商业银行在有效保证其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合理配置银行资源,最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自身竞争力的判断,而且有利于评价商业银行效率对实体经济的贡献。效率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本文选用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方法(DEA)作为银行效率实证研究的方法。本文第一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介绍DEA模型,第三部分是实证结果和相应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政策建议。一、文献综述根据Berger和Humphrey(1997)的统计,在129篇研究存款机构效率的文

4、献中,有69篇是使用非收稿日期:2004-08-12作者简介:郑鸣(1957-),男,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张燕(1979-),女,江苏南通人,厦门大学金融系硕士研究生。106参数方法,而非参数方法又是以DEA方法为代表。[1]应用DEA方法对银行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同银行效率的比较和排名,区分高效率银行和低效率银行;(2)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分析;(3)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比较和研究;(4)分析银行效率损失的根源。使用DEA方法对效率的早期研究都是以美国的银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如Rangan(1988)[2]、Aly(19

5、90)[3]、Elyasiani和Mehdian(1990)[4]、Yue(1992)[5]、Grabowski(1994)[6]和Athanasios(1996)[7]先后对美国的银行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1990年以后才开始有学者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希腊、印度等的银行业的效率展开研究。Leigh等人(2003)分析了日本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8],Milind(2003)使用DEA方法对印度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9],Halkos等人(2004)对希腊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DEA和简单财务比率在评价组织业绩上的差异。[10]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股份制银行和

6、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效率的比较和排名,以及效率损失原因的探究。张健华(2003)采用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1997-2001年的效率,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属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最高,城市商业银行效率最低。[11]魏煜、王丽(2000)选择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了1997年各银行的效率值,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损失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引起的。[12]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规模报酬多为递减,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多为不变或递增。由于国内研究在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上较随意,本文严格按照DEA模型的单调性要求选择

7、投入和产出变量,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比较,讨论这两类银行效率损失的根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比较DEA方法和传统财务比率在评价我国银行业业绩上的差异。二、DEA方法1957年,Farrell在其生产效率衡量(Themeasurementofproductiveefficiency)中首次提出了DEA的理论框架。[13]在Farrell研究的基础上,第一个DEA模型是Charnes,Cooper,andRhodes(1978)在D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