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

ID:33945186

大小:208.2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_第1页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_第2页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_第3页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_第4页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_翁国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2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2,No.22002年3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Mar.2002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12翁国民,汪成红(浙江大学法律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首先应区分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并区别对待。然后根据社会公共利

2、益优先原则和平衡于利益、宽容协调的原则解决冲突。[关键词]隐私权;知情权;矛盾;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2)02-0033-07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都将围绕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作出重大的调整。而其中,作为世贸组织基本原则之一的透明度原则(Transparency)便要求成员方所实施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都必须予以公布,以使各国政府及贸易商知悉:即各国政府及贸易商应享有知情权。中共十五大报告也已明确提出/国家机关实行公开原则0,以及人们普

3、遍要求的/厂务公开0、/政务公开0、/审务公开0也再一次表明了知情权应是当代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而同样是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隐私权却又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与个人生活的宁静。这样,一旦我们在立法上承认了知情权,那么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要隐私,一个要知情,法律究竟应保护哪一种权利?事实上,权利与权利的冲突不仅是司法实践中法官们所遇到的难题,同时,也是学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就此冲突作一探讨并试着寻求他们之间的平衡点。一、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包括个人私生活、个人日

4、记、照相簿、储蓄、财产状况、生活及通讯秘密等[1](p.201)。而关于什么是隐私权,现在尚无统一的解释。但一般认为,隐私权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法学家萨缪尔#沃伦(Warren)和路易斯#布兰戴斯(Brandeis)在5哈佛大学法学评论6上发表的5隐私权6(Therighttoprivacy)一文。我国民法学家彭万林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张新宝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王利明先生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

5、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我们认为王利明先生对隐私权所下的定义较为准确、全面与精辟。[收稿日期]2002-07-04[作者简介]11翁国民(1964-),男,浙江萧山人,浙江大学法律系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21汪成红(1974-),女,浙江萧山人,浙江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34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2卷而关于隐私权的内容则更是众说纷纭。5美国侵权行为法(第二次)重述6(Restatementofthelaw,Second,Torts)具

6、体规定了四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侵入隐秘、窃用姓名或肖像、公开私生活、公开他人之不实形象。而我国民法学界普遍认为隐私权主要包括:(1)个人生活安宁权。即权利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支配。(2)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个人健康状况、财产状况、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心理特征等等。个人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3)个人通讯秘密权。权利主体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话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4)个人隐私利用

7、权。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等。但是隐私权利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2](p.288)。虽然我国民法学界对隐私权概念内容的界定是百家争鸣,各有千秋,但有两点是基本一致的,即隐私权的权利主体属于个人,隐私权的客体为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与秘密。二、知情权的含义知情权(the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0、/知悉权0或/了解权0。有人认为,知情权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KentCopper)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的[3](p.

8、489)。其实二战后,美国新闻编辑者协会组织的新闻周活动中也曾提出:/君之新闻为君知情权战斗!0[4](p.153)比起隐私权来,知情权是一个更晚出现的新概念。到目前为止,学理界对于知情权的性质尚无定论。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