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

ID:33948957

大小:3.71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2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_第1页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_第2页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_第3页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_第4页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InteractionsbetweenAMFungiandWheatCystNematodeThesissubmittedtoQ叼缸DAgriculturalUniversityIn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Agronomy1●一一WangXiaokun(CollegeofAgronomyandPlantProtection)Supervisors:RunjinLi&HonghaiZhaoervlsorsUl仗Qingdao.ChinaJune,2013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

2、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虢汕毕帆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青岛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

3、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了J。畔时间:年月日导≯陟慨协7垆年钿丫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AM真菌与小麦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广泛分布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能与90%以上的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促进植物养分水分吸收、修复退化与污染土壤、改善土壤健康状况、抑制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随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AM真菌药肥的效应。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小麦(Triticumaestivum

4、)幸-产区之一。近年来,其禾谷孢囊线虫(cerealcystnematodes,CCN:Heterodera口vP凇e)病有加重的发展趋势。而AM真菌与植物病原线虫占据同一生态位,在植物根区内相互作用、发生发展,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本试验目的是调查大田栽培小麦根区AM真菌与CCN的分布状况,分析AM真菌多样性与CCN之间的关系;于温室控制条件下评价AM真菌与CCN的相互作用;初步探索AM真菌抑制CCN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进一步研发控制CCN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研究从山东胶州和城阳小麦产区选择样地,采集小麦根区土壤和根系样品,采用染色镜检法,测

5、定小麦AM侵染率;采用湿筛离心方法,分离和测定AM真菌孢子数量;应用形态鉴定法重点进行AM真菌种类鉴定。采用染色镜检法测定根内线虫J2数量,采用淘洗.过筛.镜检法测定根区土壤中CCN孢囊数量。温室盆栽试验一,设接种AM真菌Gigasporamargarita(Gi.m)、Glomusmosseae((im)、Glomusintraradices((ii)、Glomusversiforme((iv)、Gi.m+Gm+Gi+GV、CCN、CCN+Gi.m,CCN+(im,CCN+(ii,CCN+(i%CCN+Gi皿+Gm+Gi+Gv和不接种对照(CK)共12个

6、处理.重点测定小麦茵根发育和线虫侵染情况。温室盆栽试验二,设12处理同试验一。重点测定小麦菌根发育、线虫侵染情况、防御性酶活性、小麦生长量和产量等。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从青岛城阳和胶州小麦产区根区土壤中共分离鉴定AM真菌3属17种:近明球囊霉(Glomusclaroideum)、明球囊霉(G.clarum)、地球囊霉(G.geosporum)、摩西球囊霉(G.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具疱球囊霉(G.pustulatum)、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苏格兰

7、球囊霉(G.caledonium)、微丛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荫性球囊霉(G.tenebrosum)、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bireticulata)、细凹无梗囊霉(爿.scrobiculata)、空洞无梗囊霉(A.cavernata)、细齿无梗囊霉(A.denticulate)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margarit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占71%,为优势属;无梗囊霉万方数据青岛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属0caulospora)占24%;巨孢囊霉属(Gi

8、gaspora)占6%。双网无梗囊霉(A.bireticula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