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

ID:33985576

大小:7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_第1页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_第2页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_第3页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_第4页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配公正:从原则到语境——两种理论境域的分歧与思考【原文出处】哲学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510【原刊页号】101~107【分类号】B1【分类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603【作者】魏小萍【作者简介】作者单位:魏小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摘要题】专题·政治哲学【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3年,人民出版社。[2]MarketSocialism:theCurrentDebate,1993,NewYork/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3]MEGA

2、2,Berlin:DietzVerlag.[4]Nozick,Robert,1974,Anarchy,State,andUtopia,Blackwell.[5]Rawls,John,1971,ATheoryofJustic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分配公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并且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贫富分化现象有着直接关联。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利用权势、贪污腐败、坑蒙拐骗等

3、不合法手段带来的非法致富现象,以及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双轨制、法制不健全的暂时存在带来的暴富现象,而是讨论在法制条件下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的贫富分化趋势和分配公正问题。这一分化可以由两种条件产生: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按劳分配所带来的收入差异。明显的收入差异一旦能够合法地转化为资本,准资本投入生产领域必然要产生按资分配的合法性问题。由于按资分配潜在包含的巨大分配差异,矫正分配必然成为按资分配的辅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很多场合被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所接受。因而,对马克思的分配公正理论与自由主义的分

4、配公正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不同分配方式并存的现实,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批判指向生产关系马克思虽然从来没有抽象地论证过分配公正理论,但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的分配方面的非公正性的批判,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成分。马克思的批判首先开始于哲学层次。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异化劳动理论批判以资本、地产和劳动相分离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认为这种生产关系使工人的

5、劳动成为一种异化劳动,其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被资本拥有者所占有,因而发生了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与劳动过程的异化,进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类的异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批判以劳动价值理论为核心,批判的结果是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剩余价值理论是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早期异化劳动理论的经济学论证。劳动价值论以对工人工资的破解为契机,分析了在资本主义雇用劳动制度下,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的背离,背离的差价正是资本的利润,它是超出于劳动力价格的价值部分,即剩余价值。因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利润

6、不是由总资本生成。马克思将总资本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只有可变资本(v)所带来的剩余劳动(m)才是利润的真正来源,可变资本和剩余劳动的比例就是剩余价值率。马克思因此用剩余价值率的概念取代了利润率的概念,这也就是说,资本家用资本购买生产手段(c)、劳动力(v)投入生产活动,然后通过出售产品获得的大于原初投入货币(G)的货币(G′),是原货币加上工人的剩余劳动(m)所构成。在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论中,诺齐克曾经对此评论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蕴涵着其分配公正原则是劳动产品的自我所有原则:资本家占有工人

7、的剩余劳动是不公正的,因为它属于工人所有。诺齐克这里是想说,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所依据的原则本身蕴涵着自己所说的“自我所有原则”。正是这样,马克思并不是批判这一原则,而是批判这一原则在劳动者与劳动手段发生分离的情况下走向了自身的反面。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通过雇用工人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因为劳动者与劳动手段发生了分离,并因此而不得不受雇于物质财富占有者。马克思所批判的正是这种社会关系,这是社会学层次的论证。如果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批判以资本、劳动的分离为前提,那么马克思的研究就一定会由分离

8、的事实延伸至分离之所以形成的程序。这一程序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对象,例如在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始终对人类生产关系的历史进程和早期状况抱有极大的兴趣。历史性与普遍性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如果说马克思的分配公正涵义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这或许应该理解为分配公正的涵义和实现的条件受着历史发展的限制;同时分配公正在一定的条件中是相对于历史的非公正而言的,例如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要比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配关系更加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