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

ID:33989139

大小:89.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_第1页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_第2页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_第3页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论综述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肖志红 陈永忠(湖南林业科学院)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好油茶资源,综述了茶油的制备和深加工技术,介绍了茶皂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理活性,简述了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一些其他技术(包括茶皂素的定量分析和提取工艺和其他加工技术)。最后,指出了油茶深加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油茶;加工;茶皂素;综合利用[1]  油茶树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为夏伏建等人通过研究油茶籽的物料特性,研我国所特有。油茶全身都是宝:茶油营养丰富,胆固究出了与现有预榨浸出工艺配套的油茶籽脱壳设备,醇含量少,耐贮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2、,油酸和亚油酸油茶籽的脱壳率在9815%以上,所产茶籽油符合国含量高达90%以上,长期食用有明目、健胃效果,是家茶籽油标准。一种优质的木本食用油;茶饼含有氮、磷、钾和皂素,是一种有机肥料和无毒农药,有改良土壤和抗病虫害作用;果壳、种壳可制活性炭、糖醛、皂素、烤胶和硫酸钾等,是一种很好的工业原料。茶油还是一种机械、化工和医药的重要用油。此外,油茶还是良好的防火林带树种。从茶籽油中提取的化妆品油,价格达200[2]元(RMB)/kg。本文对油茶加工的研究现状作如下另外,钟海雁等人初步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综述,旨在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茶资源,

3、以便迎接我取茶油的工艺,探索了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国的油茶产业化浪潮。茶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3~4h、1 茶油的加工压力35~40MPa、温度40~50℃时,即可获得90%111 茶油的制取以上的提取率;且用此法萃取的茶油纯度高,可以省茶籽制油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提法。压榨法略油脂的精炼工艺。但由于超临界提取对设备的要是传统的榨油方法,目前仍是我国茶籽产区最主要的求极高,成本极大,不太适合工业化生产。制油方法;浸提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项近年来,考虑到挥发性溶剂浸提的危险性,水酶[3]制油技术。由于

4、茶籽的含油量比较高,故一般采用预法制油在一些高含油的植物油料中得到了重视。榨浸出的制油方法,其工艺流程见图1。油茶籽壳中该方法源于小磨香油,在水剂法的基础上再通过酶的的纤维素含量高,带壳制油,机械设备特别是榨油机选择来达到提高出油率的目的。油茶果仁的含油率的磨损大;通常油茶籽饼粕中的残油为2%左右,但高达50%以上,比较符合水酶法制油的条件。在以油茶籽壳中含油量极低,只有0153%,如果油茶籽带后的研究中,应着重研究水酶法在茶油制取中的壳加工,从壳中不但榨不出油,反而会带走部分油,使应用。出油率降低。采用脱壳加工工艺,可使设备的加工

5、能112 茶油的深加工力增加30%以上,提高油茶籽的出油率。油茶籽壳11211 茶油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和仁中茶皂素的含量差别大,采用脱壳加工工艺,也茶籽油的生产加工要经过清理、剥壳、轧胚、蒸有利于后续茶皂素的提取和油茶籽其他副产品的深炒、压榨、浸出、精炼等工序(见图2)。加工,使油茶籽这一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收稿日期:2004-11-29    修回日期:2005-01-12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编号:(2001)17-2。作者简介:肖志红(1974-),男,湖南邵阳人,从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方面的研究工作。10林业科

6、技开发2005年第19卷第2期©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专论综述[11]通过对工艺的控制,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精炼获得更高价值的产品。湖北大学的冯先华等人通[4,5]油、药用茶油以及化妆品用的茶油,得到产品的过茶油和甲醇反应生成茶油脂肪酸甲酯(收率90%关键在于工艺参数的控制和新工艺的开发。在日本,以上),再和二乙醇胺反应得到茶油烷醇酰胺(收率精制茶油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用品、医药外用85%),茶油烷醇酰胺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6]

7、[12]等方面。据有关报道,日本每年用于化妆品的茶徐学兵等人用复合催化剂对茶油进行了氢籽油达数百吨之多。在我国茶籽油深加工和精制技化,得到的产品进一步分提后与分提乌桕脂配合,可术研究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茶籽油产品的开发应用形成与天然可可脂有相似膨胀性的产品。徐学兵还几乎是一个空白。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茶籽油基础研究了茶油酶促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1,3位定工作的研究,通过技术引进,茶籽油精加工关键技术向脂肪酶,在茶油、硬脂酸、软脂酸混合非水溶剂(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茶籽油脱色、脱臭和提高烷)体系中进行一步酯交换反应,最终制出

8、了类似可油酸含量等技术关键,食用精炼茶籽油质量指标超过可脂结构和组成的代用品。了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GB11765-89),化妆品用油2 油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7]已小试成功。曾益坤等人根据注射用茶油的质量211 茶皂素要求,提出了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