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

ID:34011142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_第1页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_第2页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_第3页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_第4页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老庄道家之水德王焱MF1020030道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永远闪耀着属于它自己独特的光芒。道家思想博大精深,“道”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然而在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时,我们发现“道”是如此抽象与玄奥。因此中国先哲们早已用水来作为万物的依体,而老子更是把“水”对万物的依存性、柔顺性、逆反性视为“道”的代表。从当前对道家与水的研究发现,大体有五个方面:一、通过水性与人性的结合,论述老子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例如秦晓慧的“水德——老子的人生哲学秦晓慧《水德——老子的人生哲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

2、.第1版”;二、从老庄论水的言论中概括出道家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例如莫付欢的“从老庄论水看道家思维模式莫付欢《从老庄论水看道家思维模式》[J].《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22期第2版”;三、从儒道比较的角度来论述,例如:姚新中、焦国成的“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智、水关系之比较姚新中焦国成《先秦儒道哲学中智、水关系之比较》[J].《河北学刊》.2003年.23期第3版”,四、从老庄的某句言论进行论述的,如汪焰祥的“‘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汪焰祥.《“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2期第2版.”;五、通过对“水”

3、本根思想的提升,来论述老子道论的本体内涵,如黄承贵的“水:老子‘道’论的本喻黄承贵.《水:老子“道”论的本喻》[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6版.”。本文论述的“老庄道家之水德”将从对“道”与水的对比理解,进一步发现“道”与水的联系,并以实例来阐述道家之水德。一、“道”之初解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在《老子·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而且是万物的根本,是人类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一个往复使用的类似于规律的东西。但这里仅是对

4、“道”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并没有对“道”具有哪些具体的特征做详细的解释。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道”的内涵是极为深刻的。在道家的经典中“道”的特征在不同的地方分散的表现出来。《老子》开篇就说到:“道可道,非常道”。这句通常解为:“可道”的不是“常道”,第二个“道”为“说”之意,整句为“道”是不可言说的意思。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话往往具有总领全篇的意义,《老子》开篇第一句也不例外。南怀瑾先生认为:“《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个‘道’字,便是一般所谓‘常言道’的意思,其实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把说话或话说用‘道’字来代表,那是唐宋之间的口头语。

5、如果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时隔几千年,口语完全与后世不同。那时表示说话的用字,都用‘曰’字。《老子他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1996年8月第1版”赵汀阳先生在他的《二十二个方案》一书中也认为把第二个“道”字解释为“说”,在语义选取上是一个错误。并且它与老子的思路不一致。清初王夫之,对“道”的理解则是另一条思路。王夫之在其《老子衍》第一章中说:“常道无道……‘可’者不‘常’,‘常’者无‘可’”。王夫之认为凡是可以尊而行的,并且为人所利用的各种具体的道,就算不得永恒不变的道。由此看来,“道”这里指的是某一可行的方式,它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6、,即“可行”、“可循”、“可为”之类的意义,而不是“可说”之意。由以上对《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理解,我们可知,道家之“道”具有永恒变化的特征,并且这种永恒的变化却又是可以遵循和效仿的。“道”具有永恒的变化性,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道”柔的一面。试想,一物若随时变化,那它注定不会是物属刚强,而会具有柔顺的特性。为了使世人明白“道”,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在阐述“道”的特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老子对“道”这样解释:“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老子》第4章”。“冲”,古字为“盅”,训虚。《说文解字》解释为:“器,虚也”,道是

7、虚空而没有形体的,意思就是说“道”是虚空不可琢磨的。《老子·二十一章》说得要具体一些:“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的作用是创造万物,但是它又好像有又好像无,好像是实际存在的又好像是虚的,恍惚中有形象,恍惚中有实物,深远而深沉中又有最精微的物质,这个最精微的物质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可信,在它里面包含了宇宙中的一切信息,宇宙依道而存在。依此意理解“道”,就如仿佛“道”就在身边、就在我们面前,但要把“道”至于掌细看为何物时,却发现两手空空。这

8、便让人想到水。观水其无形,触水其无状,尝水其无味,闻水其无声。但水又确实存在,并且万物都不可或缺。在这种无形无象,却又无所不在,恍恍惚惚,却又有物有信之中,我们隐隐约约的了解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