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ID:34012668

大小:60.5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_第1页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_第2页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_第3页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_第4页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侗族地区环境的相对闭塞性,使得侗族大歌已近乎原生态的形式传承下来,但是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侗族大歌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如何保护与传承的难题。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启了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但是,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关键词: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侗族大歌的传统传承方式侗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情感交流、文化传承和民族历史信息的保存,主要靠歌舞文化发挥相关功能。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

2、,绝大多数由歌谣来完成,所谓'‘树有根,水有源,古老事情有歌篇。汉人有书记古典,侗家无文靠歌传。”侗族人有这样一种观念:饭养生,歌养心。在侗族人眼里,唱歌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卖钱盈利的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把唱歌和吃饭一样看成是天经地义,须臾不可离开的事物,唱歌是养心的精神食粮。在侗乡,年长的教歌,年轻的唱歌,年幼的学歌,由此形成了侗族大歌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亲子传承在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中,最基本的就是家庭中的传承。一方面,家长唱歌在潜移默化中会给孩子带去音乐上的启蒙,另一方面,家长也会有意识地

3、教孩子唱歌,逐渐培养孩子的演唱才华。这既增加了孩子对侗歌的兴趣,又为孩子日后深入学习侗歌奠定了基础。(二)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侗族大歌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侗族大歌的流行地区,每个村寨都有稳定的歌队,因而每一个村寨都相当于一所“音乐学校”,这些“音乐学校”均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民间歌队组成,并由有相当造诣的歌师进行指导。因此歌队是基石,歌师是功臣。1.歌队侗族大歌传承的基石歌队是进行侗歌传承的主要组织形式,遵循同寨组合、同性组合和同龄组合三个基本原则。同寨组合是指它的地域特征,同寨是以他们的鼓楼为标

4、志的,每一个小寨都有一个以鼓楼为象征符号的认同标志,整个村子里的村民也就围绕着这个鼓楼形成了自己的群体,组成各自的歌队。同性组合的性别特征,即以性别为特征分为男歌队和女歌队,不存在男女混合的歌队。同龄组合的特征是指总体上来看每一个歌队的成员都体现了年龄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学习侗歌是伴随着歌队始终的活动内容,在幼儿期,女性歌队是通过听母亲唱歌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儿童期,男性歌队开始组建,女性歌队也还是进入独立学习阶段,这一时期是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学习侗歌的重要阶段。有常任的老师和专门的场所,以及相

5、应阶段的专门的教学内容。进入少年以后,男女歌队之间的对个逐渐增加,到了青年期,这种对唱进入了高潮。由此可见,歌队一经组合后,从儿童、少年至青年,歌队组织是稳定的,随着年龄、学识和经验的增长,一代替换一代,永不中断。2.歌师侗族大歌传承的功臣在以村寨为单位的民间“音乐学校”里,没有特定的领导机构,只有不受任何人领导的、自愿尽义务的“桑嘎”,汉语译作歌师。在侗族民间,歌师算是有学问的人,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普遍受到乡人的尊重。歌师在侗族大歌的传承上有一些重要的规律:“同村相传”、'‘同性相传”、'‘聚众教歌”

6、、“随班赛歌”和“无偿传歌”。歌师对侗族大歌及与歌缠绕的侗族生活及地方文化有着深刻的依恋和情感,是使他们自觉担负起了传歌不赘的责任,成为族群文化的“记忆”和“传承”甚至“创造”者,将唱歌本身以及依附在唱歌、歌俗中的活泼的生活方式代际相传。(三)自然传承自然传承是指侗族人民在参与民间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在唱、奏、赏同步的情况下,上辈将传统的民间音乐自然的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自然传承与风俗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在风俗活动中,侗族大歌会得到不同形式的展示,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场所。以“吃相思”为例。“吃

7、相思”是侗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它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以村寨或族姓为单位的循环往返的集体性交往,时间多安排在农闲的秋后至来年的春忙之前。侗族大歌在'‘吃相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拦路迎客”是'‘吃相思”的第一项重大活动,在这一种迎客礼仪中,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双方歌队多声部民歌的诙谐风趣的对唱。“吃相思”的第二项重大活动是“祭萨多耶”,在这项活动中,主寨歌师会领唱三支再交由客寨歌师领唱三支,如是循环转接,直至活动结束。这种往复交替的领唱,看似彼此客气,其实也是相互比试歌才。鼓楼对唱是'‘吃相思”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8、,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主要歌种都在这一活动中演唱。炉旁叙歌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有两种,一是主客两寨自由结伴的青年男女围着火炉群体性对唱“琵琶歌”、“牛腿琴歌”,相互倾吐爱慕之情;二是主客两寨的男女老少随意性地围着火炉听老歌师唱“嘎锦”、“嘎节卜”,听众在其多声部民歌的叙唱中接受传统教育。依依送别是“吃相思”的最后一项活动,主客双方群聚寨中广场,歌队相互表演从对方那新学来的“嘎老”、“嘎所”等歌曲。可见,“吃相思”这一集体性民俗活动是其多声部民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