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ID:34030846

大小:75.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1页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2页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3页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4页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一课内文言文浦东:(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

2、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2分)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予尝求古仁人Z心,或异二者Z为。9、下列理解止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8.(1)(2分)范仲淹(1分)醉翁亭记(提示:错1字扣1分)(2)(3分)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关键词:求、之、为)9.(3分)C宝山:(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3、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无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坂,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除木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

4、述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为《》。(2分)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A.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B.笫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C.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10•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侑随从,还有朋友。B.因为是游记,所以冇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述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D.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

5、游玩的兴致很髙。(三)(8分)8(2分)捕蛇者说黔之驴9、(3分)B1()、(3分)D崇明:(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

6、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8、选文作者是人名),题冃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2分)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读书以过冃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10、下列说法错课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B写孔了、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读。C选文中作者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度和方法。D选文中作者主张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三)阅读下文,完成第题(8分)8、郑板桥(郑燮)寄给自己弟弟的第一封信侮格1分,共2分)9、读书把看了一遍便

7、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这是最不中用的。(关键词:“以”、“济”各1分,句子通顺1分)10、B(3分)奉贤:(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建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宣乎众矣!&文中的“予”指的是(人名),他是(朝代)哲学家。(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了。(3

8、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0、对第②段画Illi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达了对隐逸者和富贵者的讽刺。B、体现了莲花高洁的形象。C、暗示了像自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很少。D、表达了对莲花坚守节操的敬重。(三)(8分)8、周敦颐(1分)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