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

ID:34037091

大小:62.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_第1页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_第2页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_第3页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_第4页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研究摘要针对2010年2月26日出现在广州市南沙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属于平流雾的类型,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移入是造成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预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湿度和风的条件,也要考虑前期地面至500hPa相关的物理量场如逆温层等的变化对大雾天气的指示意义;另外,前期湿度的积累也为大雾的生成和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关键词大雾;天气分析;广东广州;南沙区中图分类号P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241-02广州市南沙

2、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濒临珠江入海口,河网密集,是广州市大雾天气发生较多的区域之一。2010年2月26日4:30—9:30,广州市南沙区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此次罕见的大雾天气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大气环境和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2月26日5:00南沙区能见度仅为20m,日出后随着气温上升,能见度才逐渐回升。笔者就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天气要素和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以为此类大雾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积累经验。1前期背景条件大雾天气发生前的2月中旬,强冷空气频繁入侵南沙区,降温

3、幅度大、低温时间长,南沙区出现寒潮天气及低温阴雨,2月12-200的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19日,为6.3°CO受扩散冷空气和高空短波槽共同影响,2月19日白天到夜间南沙区普降小雨。降雨过后,25日南沙区地面主要受位于贵州到广西境内的低值系统影响,等压线稀疏,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小,但蒙古地区有一高压系统逐渐影响我国南部[1-2]o同时,偏南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使近地层湿度不断增大,随着气温的降低,结合其他有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2月26日南沙区的大雾天气过程。2环流形势分析2.1高

4、空形势从2月25日8:00的500hPa形势图(图1)可以看出,低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即河套地区到广西北部为一槽区,天山山脉到孟加拉湾东侧为一槽区,在这两槽之间为一浅脊,广州市南沙区处在槽前西南气流里,为稳定的偏西气流控制,高度场与温度场近乎重合,没有明显的冷暖平流。这种稳定的形势场有利于地面均压场的维持,系统内风速变化不大。从变温情况分析,500、700hPa高空2月26日8:00AT24分别为-2.0、-1.0°C,说明这次大雾过程受冷空气影响较弱。2.2低空及地面形势从2月25日8:00850hPa

5、形势图(图2)可以看出,南沙区处在低值系统底前部的偏西南气流里,并有弱温度脊相配合,伴随弱冷空气的入侵,水汽的凝结作用也加强,有利于雾的形成。地面图上南沙区2月24-25日一直处在广西北部低值气压场的底前部,稳定少动,等压线稀疏,风速20表示大气不稳定,值越大,大气越不稳定。2月25日20:00南沙区的K指数在10以下,表明大气非常稳定,在大雾过后的26日8:00,K指数已经上升到15以上,说明气层逐渐变得不稳定,有利于对流作用,这和观测到的能见度好转时间基本一致。在2月25日20:00至26H8:00南

6、沙测站的温度廓线上可看出,在地面至950hPa有浅薄的逆温层存在,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平流逆温,当低层较暖的空气流经相对冷的地面上,上层的空气温度就会比低层温度高,在冬季沿海地区经常出现这种逆温。T地面-T950值为-0.5°C,说明当时低层的大气层结是绝对稳定的,当近地面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时,能对上下空气的对流起到抑制削弱作用,利于水汽和尘埃杂质的聚集,从而有利于雾的形成;而层结不稳定,会导致上下层热量交换和水汽的扩散,不利于雾的形成[8]。2.4风力条件由图4可知,2月26H0:00前地面风速仍维持

7、在4m/s以上,但0:00后风速大大减小。风速在4m/s以下时,偏南暖湿气流对平流雾的形成最为有利。静风时,暖湿气流无法流动到较冷的陆面上;风力过大,乱流混合层过厚,使近地面层升温缓慢,妨碍近地面层的饱和水汽凝结,同时水汽和动量上传,低层水汽减少,不利于雾的形成。微风一方面起到输送水汽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会加强近地面层乱流的作用,使水汽可以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形成一定厚度的雾。此外,近地层风向以偏南或偏东风为主,表明近地层还有来自南部的暖湿气流输送[9]。3.5地理条件特点南沙区位于珠江入海口水域,水体资

8、源丰富,其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比广州市区更充沛,加强了这次大雾天气的水汽条件。由此可见,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大雾天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大雾过程于26日9:22结束。13:00以前风速仍小于4m/s,但日出后气温明显上升,可见日出后造成的地面增温是大雾消散的主要原因。4结论与讨论(1)广州市南沙区的这次大雾天气过程属于平流雾。大雾前期到2月26日的全部过程中,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南沙区处于地面低值系统的底前部,无明显冷空气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