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

ID:34045791

大小:1.20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_第1页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_第2页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_第3页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_第4页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投稿:“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4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7No.42014年7月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ly2014“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石长平(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摘要:近年来实践论美学不断发展超越,形成了若干新的学派,以张玉能先生为代表的“新实践美学”是与其它的实践论美学不同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对原有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范畴进行了新的建构和拓展,充实了新活的内容,在结构和层累上对“实践”概念进行深入而系统的丰富,指认和论证“人的自身生产”的特

2、征与审美的关系,建立了新的美的范畴体系,进而对美感和美本质进行了新的界定,阐释和彰显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对文论建设的新构想和对艺术理论的新论述等多个方面.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创新;概念范畴;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B83-0;B83-06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4.007新实践美学是在实践美学基础上的开拓创而在这些共同实践的基础上,人的观念、意识、思新.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以张玉能先生为维等精神生产才生成出来.同时,从西方语言哲代表的美学学派开始对实践美学进行新的思考,学的发展理路来看,从维特

3、根斯坦开启“语言的意在其“返本出新,推陈出新”思想的指导下,从马克义在于运用”的日常语言研究的思路,到作为后继思主义原典出发,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出发,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语用学研究都认为,任何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前贤的美学思想.语言交际的模式中都必须包含有一个语言行为,语言(语言、言语、话语)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或生一、对美的概念进行了新的拓展产,话语是运用语言和言语的生产意义的社会实践.话语生产可以划分为符像生产、言语生产、新实践美学首先从本体论意义上,在类型和数码生产.数码生产的虚拟现实性使得新型艺术结构层面深入而系统地对“实践”概念进行了重新具有了虚拟现实性,创

4、造了一个感性欲望化的艺界定,提出实践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包括物质生术世界,话语生产的三种类型也会影响和制约艺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等三种类型.术生产及其作品的具体形态.“话语生产”在实践美学中最具创新意义.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实践美学明确指认和实践美学在结构和层累上对“话语生产(实践)”概论证了作为物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的自身念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从马克思、恩格斯生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理解物质生产实关于语言的精神、物质的二重性和中介性,语言作践的时候,实践论美学更多地从生活资料生产、为人类生成和生存的根据,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生产资料生产来阐述,很大

5、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类往的产物和手段等论述,令人信服地推论出:以语自身生产与审美的关系研究,这是实践美学的一言为手段(运用语言以及一切其他符号)的话语实大缺憾.而实际上,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存在论的意义,并表现践中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人类的审美为语言符号中介性、物质和精神二重性、人类社会和艺术不能忽视人的自身生产的本体论意义和功交往实践性;劳动和语言一起推动了人脑的产生,能.新实践美学深刻论述了人的自身生产具有人收稿日期:2013-12-10tttp://www.yuntougao.comQQ:1105885881作者简介:石长平(

6、1968-),男,河南省南阳市人,许昌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美学理论研究.∗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CH-283);许昌学院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谱系研究”http://gjts.tougao8.com第4期http://slyyx.tougao8.com石长平:“新实践美学”新在何处http://zgsyyy.tougao8.com?551?类社会性、实践自由性、审美超越性;人的自身生系统作用于劳动和活动的对象,决定了美的外观产的社会性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民族性、阶级性、形式性;语言符号系统主要是通过感觉

7、器官和符个体性;人的自身生产的人类社会性、实践自由号化及语言来处理对象的外观形式,从而决定美性、审美超越性是审美和艺术的审美特征最为切的感性可感性;社会关系系统通过人与人的关系[1]影响对象外观形式的象征性涵义,决定美的理性近的根源,至少是一个主要的根源.象征性;需要冲动系统决定了美超越实用需要的二、对于实践的类型、功能等与审美精神内涵性;目的建构系统决定了美的超越功能性;情感中介系统决定了美的情感中介性;合规律关系作了新的阐释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规律性;合目的的评估系统决定了美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实践在类型上可以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统一的评估系统,

8、决定了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