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

ID:34053642

大小:60.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_第1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_第2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_第3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_第4页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教案(一)(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理衙门的建立及其作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总理衙门是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而建立的,是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的产物。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外交和内政。(2)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开始了她近半个世纪的反动统治。(3)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

2、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2.导入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政府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的统治没有垮下来。它是靠什么力量支撑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得出结论,引出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的进一步勾结,导致了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的兴起,这节课

3、我们学习第11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诉)1.建立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兼管一部分具有外交性质的事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这个新职位,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对此,外国侵略者非常不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由中央大员和他们交涉,并指名要奕诉出任新外交机构的首脑。奕诉等秉承外国侵略者的旨意,奏清设置总理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批准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办理洋务的中央机关,由恭亲王奕诉充任办事大臣。

4、(指导学生看课文“恭亲王奕诉”插图。)1.职权范围及作用总理衙门是一个专门办理同外国交涉的机构,它有哪些职权范围呢?(请学生看书后回答。)从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可以看出,它的权力很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那么,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首先,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而建立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它表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由以前的害怕、疑忌逐渐转变为讨好、依赖,其次,外国侵略者千方百计地干涉、操纵总理衙门的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的目的。因此,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

5、志。总理衙门建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事务增多。由于语言不通,1862年,清政府批准奕诉等人奏请,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的近代学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对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变动最突出的表现。这一时期,清朝政局的变动还表现为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场斗争终于导致了一场政变的发生。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1861年)1861年,在清朝的首都北京,发生了一场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政变。这场政变使慈禧太后上台垂帘听政,并把持中国朝政近半个世纪。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发动政变?她是怎样上台

6、的?1•政变的背景及经过(与学生一起回忆电影《垂帘听政》的部分情节。)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佐六岁的载淳,执掌政权。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和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一同被尊为皇太后,也就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权欲极大的慈禧太后想垂帘听政,遭到辅政大臣的反对,因而对八大臣极为不满。为了同辅政大臣争夺权力,实现自己掌权的野心,决定联合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的政变经过,并看课文“北京故宫养心殿东暖阁”插图。)政变后,慈禧太后宣布垂帘听政,任命奕诉为议政王,改组军机处,定年号为“同治”(请一学生阅读课文注释“垂帘听政”、“同治”。)

7、慈安太后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一人手中。2.政变的影响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方面排除了肃顺等八大臣的势力,同时改组了中央机构,使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奕诉等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另一方面,慈禧太后上台后即向外国侵略者表示愿意“借师助剿”,联合外国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于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的。)从此,慈禧太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反动统治。慈禧太后掌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