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ID:34057154

大小:5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_第1页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_第2页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_第3页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_第4页
资源描述:

《左翼作家联盟成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蒋光慈],1901~1931。原名侠僧,笔名光赤,六安人。“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民国10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16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重围的月亮》等。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字号侠僧。安徽金寨人。7岁发蒙,14岁入河南固始志成小学,17岁即

2、1917年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青年团。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2月,参加创造社。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11月仍反上海大学任教。1926年,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1927年11月,反

3、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小说《短裤党》出版,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最初成果之一。1928年,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等文学刊物。在《太阳月刊》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192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因书中流露出同情白俄贵族妇女,渲染不健康的情绪,曾受到左翼文艺界的尖锐批评。1929年11月因病赴日疗养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在坚持文学创作的

4、同时,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组成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选为候补常务委员。11月,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完稿,作品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前后农村中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作者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不久,因对当时党内立三路线的“左”倾冒险主义不满,自动要求退党。  1931年4月,肺病加剧。8月31日病逝于上海同仁医院。[冯乃超]革命活动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区秀水乡,今南海市盐步镇东秀乡高村。1

5、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是日本著名侨领、横滨兴中会主干冯镜如、冯紫珊的后裔。李书城女婿。[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也叫夏衍,著名的话剧作家。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日本留学,曾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组织部部长,后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1929年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支委委员,上海文委委员,在香港曾办《华事报》,任《新华日报》总编辑,南洋《南侨日报》族,并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1949年后历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副

6、主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联主席、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加国日本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顾问,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有《都会的一角》、《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心防》、《芳草天涯》、《包身工》等。[钱杏邨](1900~197

7、7)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主要笔名还有阿英﹑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安徽芜湖人。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作家。原名钱德富﹐又名钱德赋。主要笔名还有阿英﹑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等。安徽芜湖人。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时代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後从芜湖逃亡到武汉﹐8月到上海﹐开始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钱杏邨於1927年底与蒋光慈﹑孟超等发起组织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

8、革命文学﹐并对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茅盾﹑叶绍钧等中国作家和一些外国作家的创作作过评介。这方面的文章﹐先後收入《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1928﹔第2卷﹐1930)﹑《力的批评》(1929﹐1930年改名《现代文艺研究》)﹑《作品论》(1929)﹑《文艺批评集》(1930)﹑《怎样研究新兴文学》(1930)﹑《文艺与社会倾向》(1930)等﹐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