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ID:34082965

大小:83.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道:“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屮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阻力圏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交通近代化遭

2、到下层民众的反对;“清廷都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屮国交通近代化的因素,故选D项。2.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谏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壓电的应用是笫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禁乃开”说明电的应用已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萍C3.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

3、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便弃用了从徳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0.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朗慈禧太后的做法说明她非常讲究封建等级秩序,她害怕近代科技的应用会破坏封建等级制度,这充分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迟滞的一个重要原因。答案B2.下图是吴淞道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屮国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B.国人观念发牛.彻底改变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脛拥近

4、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国人的观念发生变化,但不是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3.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屮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A.服饰B.发型C.交通工具D.建筑装饰风格壓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故C项正确;图片上的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A项不正确;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B项不正确;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饰风格,故D项不正确。答案

5、C4.盛宣怀曾上疏介绍某种发明:“无智愚长幼Z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他所介绍的发明是()C.电报D.轮船H“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说明他所介绍的是通讯方面的发明。电报需要“译录”,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2.(J导学号34224040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在《论电报》中指出:“夫世之至神至速,倏去倏來者,盖莫如电。藉电以传信,则其捷也可知。……今泰西各邦……无论隔山阻海,顷刻通咅,诚启古今未有之奇,泄造化莫名之秘。”这反映出他己认识到()A.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B.发展电讯事业的重要性

6、C.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D.抵制外来侵略的迫切性画郑观应在其论断中,较为客观地阐述了电报的作用和价值,这反映出他已经认识到近代电讯事业的重要价值。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ggB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定恢复从山海关至沈阳的关外段铁路工程,并先完成锦州段工程。当时有关官吏,因恐怕雇佣外国工程师勘测线路会激起民变,故不得不起用潸天佑。于是,幫天佑被调任山海关至锦州段的驻段工程师。詹天佑负责主持锦州段铁路的修筑任务,其工程相当艰巨。它包括锦州铁路和营口支线两部分,前者沿线需建大小桥梁九十余座,线路还要跨越干柴岭山沟;后者沿途地势低洼

7、、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做机车用水,为此,需建数座水塔和蓄水池。詹天佑精心勘测筹划,日以继夜,深入工地,指挥修筑。工程虽然艰巨,但进展较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关外铁路通车至锦州,次年通车至大虎山,营口支线也全部通车。正当此吋,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关内外铁路被英、俄两军占领而被迫停工。——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屮国通史》(1)根据材料,说明詹天佑在铁路修筑过程中克服了哪些重大困难,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

8、(1)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