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语言浅析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

ID:34103032

大小:63.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_第1页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_第2页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_第3页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舍作品语言浅析宜春学院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宋敏凌指导老师:张俊老师摘要:老舍作品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幽默,富有京味京韵,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其语言风格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一体,土洋结合。而其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老舍先生除了注重艺术的夸张外还善于选词造句。他的作品不论是叙事还是议论及修辞手法,完全采用经过加工的地道的北京口语,处处显得亲切有味儿又“后劲儿”十足。关键词:老舍语言幽默京味风格老舍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他是用地道的北京语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老舍的作品语言富有北京韵味,这与他熟悉北京,注重从市民

2、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有关。当然这些语言都经过他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后再恰如其分的运用到作品中去。老舍的语言通俗浅白但并不粗俗,而是含蓄精练、耐人寻味。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又是他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情境。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他的戏剧寥寥儿笔就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一、老舍独特的语言风格老舍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践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描写简洁洗练。老舍的创作生涯,差不多四分

3、之一的时间是在欧美度过的,几乎有三分之一的长篇小说写就于异域。他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又融汇西方文化。老舍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老舍是致力于文学语言创新的。由于受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洗礼,思想解放,他对因循守旧的屮国传统文学是不满的。尤其是所谓的正统文学,一直是尤其是所谓的正统文学,一直是“今古一致,思想与技巧大致相似,即使文体有些变化,也不过是平湖上微微的一些'波纹而已⑴。老舍把屮国传统文学形象比为一“圆珠”,滚来滚去,老是那么圆滑,那么大小,那么平平无奇,历代文人虽有不同,也不过是略有偏重,甲重音节,

4、乙重气势,只在枝节上求技巧的不同,其用心立论则是一致的。⑵老舍认为,如果要成为一个新文学家,就必须自觉地跳出封建文学的禁锢,冲破陈陈相因的封建主义的束缚,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来开拓思想,因此,他主张应该“多学几招”。老舍多才多艺,对戏曲、曲艺、小说、散文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发挥了这个有利条件,努力把其他体裁的语言形式融会贯通到戏剧里来,如在《龙须沟》里就采用了快板,在《茶馆》里,安排了一个演数來宝的傻杨(也算剧中人)在每幕前唱几段快板或莲花落,并引进了京剧。既可以介绍剧情,又增添了话剧的活泼感,又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老舍创造性地

5、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老舍呼吁有志于新文学者,应向但丁、歌徳、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学习,“把眼睛放开”,看到“所能看到的世界”,用世界文学来武装自己。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之一是“要把'遗产'二字含意扩大,要为世界的文艺遗产之承受者,不可只抱着几本线装书自称家资柜万也!”,假若我们只学了汉文、唐诗、宋词、元曲,而不去涉猎别国的文艺,'我们便永远不会知道文艺的使命与效果会有多么崇高,多么远大,也不会知道表现的方法会有那么多的变化”。老舍这些旗帜鲜明、深刻透彻的见解,毫无疑问,是和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拿来主义”

6、取着同一的步调。老舍注意吸取西方语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并加以改造,用到创作中去,形成欧化语法,所谓欧化,是一种经过改造的辜仿,而不是照搬。汉语里表示状态的副词性词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动词短语之前。而在《骆驼祥子》中却打破了这一词序,有十儿个句子是表示状态的副词性词语出现在句首,即主语之前。有欧化的味道,例如:“很懒的他立起来,看了她-眼,走过去帮忙”。“渺茫的他觉到一种比自己还更有力气的劲头儿,把他要揉成一个圆球,抛到一团烈火里去;他没法阻止住自己的前进”。二、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市民生活,所描写的白然

7、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老舍独特的文体风格,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从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口》到后来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小说,这些最有特色的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有关,透着浓浓的“京味儿”。比如老北京自古为天子脚下,最讲究礼仪规矩我们看《茶馆》中裕泰茶馆扩建后重新开张,常四爷要特意提着鸡和老腌萝卜前来道喜;松二爷一进茶馆便是一连串的请安“:王掌柜,您好!太太好!少爷好!

8、生意好!”等等,这些细节的描写,既写了人物性格,也展示了北京人的日常礼仪。北京的生活老舍“京味”小说的源泉。老舍出生在北京,在北京大杂院里度过了艰难的幼年时代和少年时代。这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等社会底层人民,这些给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老舍在《老舍论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