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

ID:34115717

大小:76.7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3-03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_第1页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_第2页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_第3页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_第4页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一、行蓄洪区农村供水现状(一)基本情况。1.概况。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数量多、面积大、居住人口多、进洪频繁。根据2007年《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统计,我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共21处,面积3060km2,人口126万人。近年来,结合淮河干流河道整治工程,石姚段、洛河洼2处行洪区已调整为保护区,蚌埠以下河段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3处行洪区正在调整为保护区。除上述5处行洪区外,现今我省有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城西湖、城东湖、寿西湖、瓦埠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

2、花园湖、潘村洼和老汪湖等16处行蓄洪区,是本次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的实施范围。根据2018年5月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底数调查成果,16处行蓄洪区总面积2813.4km2,耕地254.6万亩,区内总人口99.07万人,户籍人口96.95万人,常住人口93.71万人。安徽省淮河干流两岸分布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蓄洪区和支流奎濉河老汪湖蓄洪区等7处蓄洪区总面积1956.9km2,耕地165.2万亩,区内总人口67.24万人,户籍人口65.71万人,常住人口64.50万人。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

3、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9处行洪区,全部分布在淮河干流中游两岸,面积856.5km2,耕地89.4万亩,区内总人口31.83万人,户籍人口31.24万人,常住人口29.21万人。行蓄洪区既是临时滞蓄洪水的场所,也是区内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基地。全省淮河16处行蓄洪区内现有庄台199座,台顶总面积576万m2,总人口22.72万人,户籍人口22.58万人,常住人口22.0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229人;现有保庄圩35座,总保护面积222.3km2,总人口26.49万人,户籍人口25.16万人,常

4、住人口22.2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11人;现居住在低洼地户籍人口49.21万人,常住人口22.0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551人。此外,在多年的治淮工程中,为安置行蓄洪区人口及工程移民,在行蓄洪区外紧邻行蓄洪区建设了润左、润赵、古城、岗庙、庙台、垂岗、王岗和临淮等8处保庄圩,保护面积48.3km2,总人口11.91万人,户籍人口11.77万人,常住人口11.2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58人。以上行蓄洪区是淮河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水年份,为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堤圈的安全,需启用以上行蓄洪

5、区,以削减淮干洪峰,辅助河道排洪。其中,淮河干流6处蓄洪区总蓄洪库容65.4亿m3,可滞蓄洪量约占淮河干流正阳关100年一遇30天洪量的17%。在不行蓄洪年份,由于行蓄洪区低洼易涝的特点与行洪蓄洪的功能定位,这一区域受淹机率大,加上安全设施不足,群众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区内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产业布局受到严重制约,导致这一地区贫困程度整体较深,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2.社会经济状况。安徽省淮河16处行蓄洪区涉及7个市19个县(区),以及省农垦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具体包括阜阳市阜南县、颍上县

6、,六安市裕安区、霍邱县,淮南市凤台县、毛集区、寿县、谢家集区、田家庵区、潘集区、八公山区,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禹会区,滁州市凤阳县、明光市,合肥市长丰县和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沿淮淮北地区土地平整、肥沃,19个县(区)耕地总面积2581万亩,人口1355万人,粮食产量1245万吨,耕地面积、人口、粮食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9%、22%、36%。淮河行蓄洪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低谷,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双洼”地区。阜南县、颍上县、六安市裕安区、霍邱县、寿县、灵璧县6个县(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怀远县和宿州市

7、埇桥区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蓄洪地区贫困县数量占42%。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24118亿元,人均GDP为39092元;淮河行蓄洪区涉及的19个县(区)生产总值4532亿元,占全省的19%,人均GDP为24969元,仅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64%、46%。其中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为15418元,仅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39%、29%。由于启用标准低、使用频繁,居民生产生活不安定,加之行蓄洪区功能定位限制,基础设施薄弱滞后,产业布局受到严重制约,导致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程度整体较深,成为全省经济社会

8、发展的突出短板。行蓄洪区内建档立卡贫困户34492户89690人,目前已脱贫20455户56398人,未脱贫14037户33292人,属于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二)农村人口供水现状。根据2018年5月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底数调查成果(以下简称“底数调查成果”),16处行蓄洪区内总人口990743人,户籍人口969543人,常住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