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

ID:34128985

大小:57.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_第1页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_第2页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_第3页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_第4页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牛产、牛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为此,教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社会信息化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第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借鉴外国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第二,社会的

2、信息化、网络化拓宽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增加了人们获取科学素养的渠道。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正规的教育外,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82.8%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学技术信息;其次是报纸和杂志(占52.1%);再次是人际交流及因特网(21.8%);而通过图书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比例仅为5.2%。第三,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文化活动日益显现出多样化、快捷化、开放性等特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活跃了学牛的思想。第四,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丰富了教师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从过去单一的面对面的形式发展为现在可以

3、是通过电话及网上在线等多种方式进行心理辅导,避免了以往面对面的尴尬及思想顾虑,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在给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垃圾汹涌而至。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独立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对信息的识别判断能力有限,容易被这些精神垃圾污染心灵,诱发他们背弃伦理道德,形成扭曲的人格,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与吋俱进,迎接挑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出真正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不

4、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发展的原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要创新就得依赖创新性人才去实现,这就要求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期越来越短,信息量越来越大,数字化的信息约每12个月翻一番。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将受到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适应吋代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吋代,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二)高尚的师德仍然是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学高为师,

5、身正为范。首先,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加要求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方面下功夫锤炼和提高,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和信息内容进行鉴别,精确分清优劣、善恶,帮助学牛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价值观。其次,信息化条件下,师爱仍然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是教师走上成功之路的根木前提。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无私地传授给学牛,关心每一个学牛的学习、身体和牛活。同样地,教师的师爱更表现为对后进学牛的关心和爱护上,如对成天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后进生,需要我们以

6、加倍的关爱,挖根子、堵源头、抓反复,把其从虚拟世界的泥潭中拉出来。第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树立典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各式各样的明星光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令人眼花缭乱,“追星一族”随处可见,学生们对老师的衣着品味及艺术欣赏力发生了变化。一个道德高尚、仪表端庄、朴实大方的教师能使学牛肃然起敬,从而提高感染力和号召力。(三)教育监控能力使教师素质更显时代性。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的素质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高尚的师德、创新的理念、人格特点、知识能力、教育监控能力、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等,其中教育监控能力使教师素质更显出时代性。所谓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

7、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四个特征:一是计划与准备性。教师的任何教育活动,都应事先作出计划和准备。例如,要组织一个辨论形式的主题班会,教师就得拟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班会的主题(如:学生上网吧是好是坏?);正方与反方的人员安排(分组,主辨、辨手是谁?),正反双方需要搜集的资料、证据(木校、木班学生上网的人数、吋间、对上网好坏的问卷统计和分析);时间、地点、设备;教师的总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