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ID:34150686

大小:398.7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1页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2页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3页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4页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朱玲: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3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朱玲内容提要: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和中国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统计说明,中国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幅度虽然低于国际市场,但已对低收入住户的家计造成冲击。城市低收入户用低价食品替代高价食品;农户实际消费总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增大,衣着和燃料支出比重减少。农户的膳食更加不均衡,贫困群体的营养不足状况加剧。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由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停止补贴以食品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企业,瞄准贫困人口实施食品救助。需要采取的中长期策略是,遏制垄断,改善竞争环境,

2、消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扭曲。长期改革政策在于,调整社会结构,校正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词:食品能源危机应对自2007年以来,国际食品价格飞涨。此前就已攀升的能源价格与食品价格相互推动,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依赖能源和食品进口的国家,这无异于一场“寂静的海啸”(theEarthInstitute,2008)。迄今,大约有30个国家发生了与食品涨价相关的社会骚乱,食品保障、能源安全与政治稳定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平衡食品保障和能源需求,因而也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vonBraun

3、,2008a)。对于这次食品和能源危机,中国和印度在亚洲率先做出反应,采取了包括出口管制、价格干预和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不过,出口限制和价格干预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粮食和能源价格波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价格飞涨的驱动因素,还可能会因扭曲价格信号而误导资源配置,甚至为今后埋下危机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首先依据现有统计资料,说明驱动能源与食品相互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以中国为例,揭示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和贫困群体食品消费的影响。最后,探讨平衡食品保障和能源需求所应采取的公共行动。一、驱动能

4、源与食品相互竞争的因素能源价格震荡上行,是导致食品价格高企易变的一个原因。它直接引发了农机、灌溉、肥料和人工等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不过,驱动能源需求与食品保障相互竞争的直接因素,是以谷物和油菜籽为原料的生物能源制造。根据国际粮食委员会的报告,在2007—2008年期间,全世界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谷物增加了32%。在用作生物燃料的粮食总量中,美国的份额高达80%。全球玉米总产量为7177亿吨,其中,世界贸易总量为1亿吨,用作生物燃料的玉米达9500万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的推算表明,2000—2007年期间,全球生物

5、乙醇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直接将粮价推高了30%(vonBraun,2008b)。进一步讲,造成此番食品价格高企的需方因素还包括: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收入提高引致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即需求向高价值食品的转移。从供方来看,直接和间接起作用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生产率提高缓慢,粮食总产3朱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信箱:zhuling@cass.org.cn。蒋中一教授和魏众教授组织了中国住户数据的处理并参与讨论。谨在此一并致谢。222

6、008年第9期的增加滞后于需求的增长。2000—2007年期间,世界粮食产出低于粮食消费,粮食库存因而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因此,供给难以迅速应对需求急剧变化的挑战。此外,气候变化、水资源日益紧缺、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遭灾歉收、粮食期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以及近20个国家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都加剧了供给的短缺(IFPRI,2008)。上述所有因素综合发生作用,促成近期粮价居高不下的态势(参见图1)。在政府干预下,中国粮价的涨幅目前尚低于国际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中国粮价上扬的驱动力,除了以上列举的因素以外,还有如下与本

7、国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的特殊原因:其一,耕地锐减(参见图2)。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农地家庭承包制,仅赋予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虽然,最近30年来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耕地的减少不可避免,但在中国现有的社会结构中,农民谈判能力微弱,加之缺少土地所有权,面对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商和村干部联合起来强行征地的行为,连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也难以维护。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稀缺性在价格上得不到体现,制度性滥用和浪费屡禁不止,从而加剧了耕地面积的缩减。这一点,从地方政府瞒报耕地面积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2004年,查出往年地

8、方政府未报告、但已经被占作建筑用地的耕地达14177万公顷;2006年,这类被占用的耕地为9112万公顷。其二,农业劳动力弱化。在乡村工业化和城市经济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大约有两亿左右的乡村青壮劳动力分别进入乡镇企业和城市就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高于务农;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始终面临人多地少的限制条件。上世纪80年代,平均每个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仅015公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