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

ID:34153691

大小:62.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_第1页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_第2页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_第3页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_第4页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现象探析摘要: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一个民族语言中的词汇代表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千百年来对各种客观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的认识,是该民族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本文就英汉习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623.311、文化差异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是其与众不同的民族思想精神的体现,也就是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不相同,因而对于同样的东西,不同民族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思考,从习语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同样的东西形成不同的习语。以下笔者从三个典型方面来分析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

2、不同。众所周知,大自然赋予人类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从物理学光谱上看,中国和英语国家人民不会看到有什么不同,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他们对于颜色所产生的不同联想已经体现在了习语之中。例如英语中的习语greenwithenvy意思是"十分嫉妒”。这里的green(绿色)已被赋予了“嫉妒”的含义。而在汉语中,“嫉妒”的含义被加在另外一种颜色上,人们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red-eyed)来表示某人有嫉妒之心其次,中华民族和其他广大说英语的相隔千山万水,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人们对于一些动物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习语。例如在汉语中人们形容一个人力气大会“力大

3、如牛”一词,而在英语中却用了asstrongasahorse(力大如马)。另外形容一个人饭量很大,英汉习语也不相同,英语中依然是与马有关,是eatlikeahorse。而汉语中依然用牛,如在《红楼梦》中有个关于刘姥姥的顺口溜“老刘,老刘,饭量大于牛。”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英国多以马为畜力,而中国主要用牛犁田耕地。下面我们再以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动物''龙”(dragon)为例。在中国龙是一种象征皇权,吉利,力量,成功的动物,所以在汉语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成语,他们分别用来表示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形容人长得活泼

4、健壮等。而在西方,dragon(龙)却是邪恶的象征。人们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动物,应予消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英雄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传说,最有名的便是长篇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中贝奥武甫与恶龙母子搏斗的故事。于是英语中出现了“chasethedragon”(吸海洛因)和“sowdragon'steethn(种下祸根)等习语,都具有贬义。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扩大,还受到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人物或事件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习语中。英汉语言中有许多习语都来源于这些典故人物事件,反映了持这两种语言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仅以人物为例就不胜枚举。例如

5、,英语uJuda"skiss”一词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九节,犹大亲吻耶酥,目的是暴露耶酥,把他出卖给罗马武士。现在该词意作“假亲热,口蜜腹剑;阴险的背叛”。出自《圣经》的还有"out-herodHerod”(比犹太国王希律还残忍歹毒),"trythepatienceofJob”(使最有忍性的人发火,太令人生气),"theworshipofMammon"(贪财,拜金主义者)等等。还有一些人物习语出自希腊神话。例女口theMidastouch意思是点物成金的法术。在希腊神话中Midas是弗利基亚国王,贪财,求神赐给他点物成金的法术。还有大家熟悉的

6、aSphinx'sriddle(斯芬克斯的谜语;难题),openingPandorasbox(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接受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礼物)等等。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也创造了很多习语。二、灵活处理文化差异性词汇空缺英汉习语内容涉及广泛,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沧海一粟,但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差别的巨大。这种文化差异性给学习两种语言的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使两种语言的互译更是难上加难。在我们从事翻译的过程中,碰到如上的习语该怎样翻译才能准确地表达含义而又不失去其文化特色呢?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忠实原文,按照字面翻译会让读者如坠云端。我们可将英汉习语分成三大类。

7、这三大类分别是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相近表达的,两种语言中有可代替表达的和两种语言互相空缺的三种。然后利用不同的翻译手法来翻译,以期达到最佳效果。1、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相近表达尽管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国家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经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相似。因此我们可以寻找相同或相似的成语互译,也称直译法。这一类习语尤以谚语居多。2、两种语言中有可代替的表达有的英语习语尽管在形式上与汉语不同,但却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在翻译时可借用过来(也称借译法),达到异11D十亠这种方法被刘宓庆称之为“替代”即“易词而译”。“替代可行性的主要依据是文化适应性及审美有效性”

8、,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时应考虑到不同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