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ID:34190363

大小:8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4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_第1页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_第2页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_第3页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_第4页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指南与共识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防治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尽早规范化干预。糖尿病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大部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增高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重要原因,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是促使HbA1c控制达标和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供参考。餐后高血糖

2、的定义为摄食后1~2h血糖>7.8mmol/L。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餐后或负荷后高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多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相关。随着β细胞功能减退,餐后血糖逐渐升高,而显著增高的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又可使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此外,餐后高血糖和餐后血糖波动于老年人的整体认知、执行和注意障碍有关。HbA1c由空腹和餐后血糖共同形成,HbA1c越接近正常值,餐后血糖对HbA1c形成的贡献越大。研究显示,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占70%;当HbA1c在7.3%~9.2%时,餐后血糖的贡献约占50%;即使当HbA1c>9.3%时,餐后血糖的贡献仍占约40%。餐

3、后高血糖的检测对象·任何HbA1c不达标的T2DM患者均应该检测餐后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达标,而HbA1c不达标的患者;·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使用促泌剂或胰岛素治疗、进餐不规律或餐后剧烈运动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尤其是降低餐后血糖药物时,可通过监测餐后血糖评价疗效和指导药物剂量调整。餐后高血糖的检测方法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3~6个月监测HbA1c;·指血(毛细血管血糖)的测定因其简单易操作而被临床广泛采用;·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波动较大及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采用动态血糖监测;·1,5-脱水葡糖糖醇也是反映短期餐后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动的指标,但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有

4、待进一步探讨。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获益餐后血糖的控制有助于HbA1c达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血糖达标率。控制餐后血糖的治疗常常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但控制餐后高血糖是否带来T2DM患者心血管获益尚需确定。餐后高血糖的管理控制餐后血糖对于HbA1c达标及减少血糖波动非常重要,设定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值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病发症的严重程度、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生活方式干预 摄入升糖指数低的食物、餐后运动均能影响餐后血糖。降糖药物  各种降糖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但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口服降糖药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短效磺脲

5、类促泌剂、格列奈类促泌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注射制剂包括短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特殊人群餐后高血糖控制药物的选择老年T2DM  已经确诊的老年T2DM患者HbA1c>7.0%,需要考虑口服单药或降糖药物联合治疗。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的基础用药,但以降低空腹血糖为主;α-糖苷酶抑制剂或DPP-4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血糖,这两种药物都不增加低血糖发生,且耐受性良好。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在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之前应认真考虑低血糖风险。T2DM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  T2DM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餐后血糖较高时可选用α-糖苷酶抑

6、制剂、格列奈类或短效促泌剂。当HbA1c>9.0%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案。如果两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不达标,可考虑起始胰岛素治疗或GLP-1受体激动剂或3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合理用药需要避光使用的药物避光药物稳定性差,遇光易发生氧化、分解、变色等反应,尤其是一些化疗药物,溶解后可发生裂环、重排、水解、聚合、氧化、异构化等复杂的反应,光照条件下可催化上述反应的进程。因此避光药物要注意避光。医院内药物的避光主要包括贮藏过程中的避光及使用过程中的避光两种。避光药物在贮藏过程中均需要遮光保存。但具体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也同样需要避光呢?这要看具体药物的种

7、类,有些是要求严格避光的,这在药品说明书一般均有明确要求,如下所列药物均要求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光。1.硝普钠:本品对光敏感,溶液稳定性较差,滴注溶液应新鲜配制并迅速将输液瓶用黑纸或铝箔包裹避光。新配溶液为淡棕色,如变为暗棕色、橙色或蓝色,应弃去。溶液的保存与应用不应超过24小时。溶液内不宜加入其他药品。2.尼莫地平:尼莫地平输液的活性成份有轻微的光敏感性。应避免在太阳光直射下使用。如果输液过程中不可避免暴露于太阳光下,应采用黑色、棕色或红色的玻璃注射器及输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