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

ID:34190470

大小:6.84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3-03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_第1页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_第2页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_第3页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_第4页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毒理学效应的研究浙江大学动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文摘要:生物信息学产蒋傅衍杨军教授近来,北美发生的宠物食品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和中国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次触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三聚氰胺是用于工业制造塑料等用品的原料,却由于其含氮量高达66.7%,而被添加到乳制品中,造成产品中蛋白含量增高的假象。研究表明,三聚氰胺本身是低毒性的,之所以会导致肾毒性的发生,是由于上述食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同系物三聚氰酸,两者共存时形成复合物,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毒性的发生。目前,有关三聚氰胺

2、及三聚氰酸各自的毒性已有研究,但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的毒理学效应尚不明确。混合暴露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作用于机体,这样产生的毒性不一定是两种毒物自身毒性的简单加和作用。因此,我们从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两个方面研究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所产生的毒理学效应。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即为细胞毒性.细胞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所以对于细胞毒性的研究很重要。另一方面,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导致遗传信息的载体-DNA结构的改变或遗传物质的损失,即产生所谓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直接影响

3、的是DNA,导致亲代的信息在遗传给予代时出现缺陷,不能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因此,有关遗传毒性的研究也非常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利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用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分别处理人胚肾细胞(293细胞),低剂量单独作用(0.5mg/mL)时,两¨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者都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但随浓度增高细胞毒性逐渐增强,达到5mg/mL时,尤其到24h处理结束后,5mg/mL的三聚氰酸细胞存活率接近阳性对照组(H202)。因此,我们选用0.5mg/mL作为混合暴露的终剂量,分析相同浓度的三聚氰胺与

4、三聚氰酸在不同体积比100:1,10:l,1:10,l:100(V'V)混合暴露作用于293细胞所产生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MTT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体积比为100:1和10:1时,细胞活性在2h时有所下降,但之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体积比为l:10时呈现类似趋势,但细胞活性下降趋势更明显;1:100时,细胞存活率急剧下降,接近阳性对照的水平。继而我们又研究了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的遗传毒性,通过?H2AX焦点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发现,三聚氯胺或三聚氰酸单独作用时,不会造成DNA损伤,但是,当

5、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体积比为100:1的混合物处理293细胞24h后,含有?H2AX焦点数大于20个的细胞比例显著的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这一情况下的混合暴露对细胞造成了DNA损伤;但其它比例混合暴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另一检测遗传毒性的经典方法一碱性彗星实验方法检测后发现,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单独作用时,没有彗星拖尾现象,说明不存在DNA损伤,但是当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按体积比分别为100:l,10:1,1:10,和1:100混合暴露处理后细胞都产生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的拖尾现象,说明当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

6、后会造成DNA损伤。虽然免疫荧光方法和碱性彗星实验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和判定DNA损伤的指标不同导致的,但是两种方法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当三聚氰胺或三聚氰酸单独处理293细胞时,不会产生DNA损伤,没有遗传毒性,而当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混合暴露时,可能会导致DNA损伤。综上所述,低剂量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单独作用时,不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然而,当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在特定比例下混合暴露作用于人胚肾细胞时,具有细胞毒性并可能产生遗传毒性。关键字:三聚氰胺,三聚氰酸,3'H2AX,DNA损伤,细胞毒

7、性,遗传毒性。I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Cytotoxicandgenotoxiceffectsofmelamineandcyanuricacidcoexposureinhumanembryonickidney293cellsMasterCandidate:LuJingAdvisor:Pro.FuYan,ProfYangJunSpecialty:BioinformaticsAbstract:Theincidentofmelamine-contaminatedpetfoodinNorthAmericaandmelami

8、ne—contaminatedmilkinChinarevivedthetoxicologicalstudyofmelamine.Melamineiswidelyusedinmakingplasticsandotherindustrialsupplies,andithasbeenint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