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

ID:34208234

大小:9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4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_第1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_第2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_第3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_第4页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研究作者:赵红 王新军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        摘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是我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原则,能否充分调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推进的关键。以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机制理论为基础,从激励手段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强化制度、行为保持制度、行为归化制度五个角度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进行探讨,尝试构建有利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的激励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

2、对策建议,以求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来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快速、有序推进。        关键词:机制设计理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3-0100-07        引言        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在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为内容的农业转移人口市

3、民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农业水土资源紧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为0.6公顷,土地规模化经营难以推行。城镇化建设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随着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标志,我国的农业转移人口政策发生变化,2006年《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4、》和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市民的公平待遇,不断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与城镇

5、化建设实现良性互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的框架基本确立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从这个框架可以看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农业转移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主导,企业和农业转移人口积极配合参与,三者共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顺利开展。该框架虽然清晰地给出了参与主体的角度和定位,但是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致使在深化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缺乏理论支撑,降低了理论研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

6、,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农业转移人口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这些问题都是威胁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大隐患。如何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政府如何通过其主导地位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有效带动各方积极参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本文首先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7、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理论为分析手段,对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试图找到激励各方共同参与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路径。        一、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制约因素分析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内涵分析        “农业转移人口”称谓的产生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关注的重点

8、在于农业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进而逐步成为城镇居民的过程。在“农业转移人口”中,既有农业剩余劳动力,又包含农村非劳动适龄人口,其内涵要比“农民工”更加丰富。农业转移人口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户籍仍在农村,但已经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工作生活或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流动的农业人口,该类人口在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占了较大比重。另外一类是由于在城市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