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ID:34229961

大小:55.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_第1页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_第2页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_第3页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由尼莫地平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粘贴于留置针穿刺处皮肤固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传统的3M透明贴固定留置针。结果观察组的30例中,无静脉炎发生;对照组有22例发生静脉炎,PV0.01,差异显著。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的张力,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可有效地预防尼莫地平所引起的静脉炎,减轻病人的疼痛。【关键词】康惠尔透明贴;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炎;护理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

2、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llo尼莫地平注射液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它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易通过血脑屏障,能扩张脑血管并改善脑供血,从而对脑动脉有较强的作用。因尼莫地平注射液含有23.7%的乙醇,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坏血管内皮细胞,而临床需要长期循环静脉点滴,并且老年人血管普通存在血管硬化、脆性强、弹性差的特点,极易发生静脉炎[2]。然而以往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多采用硫酸镁等外敷的治疗方法,但临床效果不佳。我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对60例使用尼莫地平的病人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外贴代替普通透明贴,用以防治由尼莫地平注射液

3、所致的静脉炎,经临床效果观察,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共60例病人,其中成年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出血8例,全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随机将6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诊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在血压、心电监测下,静脉输注尼莫地平。使用的药物均为尼莫地平注射液,由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使用。体重低于70Kg或血压不稳定患者,治疗

4、开始的2小时按照每小时0.5毫克尼莫地平给药;如果耐受性良好,尤其是血压无明显下降时,2小时后剂量可增加至1毫克尼莫地平,连续使用7-10天[3];使用的留置针均为BD公司密闭针头自动回缩型留置针(24G);选择的输液部位均为前臂或手背部粗、直的血管。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皮肤,将康惠尔透明贴粘贴于留置针穿刺处皮肤,固定留置针,保持干燥,留置针3-5天更换一次。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传统的3M透明贴固定留置针,留置针3天更换一次。1.3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2000版),将静脉炎分为4级:其注射部位局部症状表现,见表lo2结果2.1静脉

5、炎发生的情况实验组的30例中,无静脉炎发生;对照组有22例发生静脉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静脉炎发生的程度对照组有11例1级静脉炎,有8例2级静脉炎,有3例3级静脉炎,对比结果见表2。3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的张力,延长血管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的疼痛,用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4讨论康惠尔透明贴的主要成分是黏性材料和水胶体(竣甲基纤维素钠(CMC)以及人造弹性体等[2]。黏性材料为敷料的自粘性提供保证,而水胶体则是敷料具有吸收性能的基础,CMC起到局部润滑和隔离作用,削弱成纤维的活性,保持敷料下皮肤干燥,减少菌落生长。康惠尔透明贴粘贴后成为

6、闭合环境,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低氧张力,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因子及白细胞介素,加速炎症愈合,低氧分压下血管形成加快,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改善氧供加速代谢。通过临床应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可有效地预防尼莫地平所引起的静脉炎。由于康惠尔透明贴在临床使用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安全,病人容易接受,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67.[2]丁金华•康惠尔水胶体治疗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07,28(1):103.[3]路雪芹,陈传波,等.静脉留置针注射不同性质药物对血管损伤的实验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7、2010,30(7):1031-10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