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

ID:34274385

大小:52.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_第1页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_第2页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_第3页
资源描述:

《川西林盘文化典范——余花龙门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施川西林盘群保护与改造创建西蜀林盘文化典范扎实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余花龙门子林盘文化打造简介桤泉镇作为成都市的一个远郊乡镇,依托安仁古镇的打造,在错位中寻求竞争优势。我们确立了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本底、推进三次产业互动、推进“四大功能区”(生态循环“有机”种养殖功能区、农产品加工聚集功能区、以“公馆门前的大田园”为理念的观光农业休闲渡假功能区、场镇商贸服务功能区)建设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在构建新型城乡聚居形态方面,一方面我们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推进土地综合整理,新建一批;另一方面,我们立足安仁-

2、--桤泉丰厚的林盘文化资源着力实施林盘保护与改造,提升一批。余化龙门子林盘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11组,与大邑安仁刘氏庄园毗邻,地处桤木河畔,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现有住41户,人口130人。余花龙门子初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36年),先祖余腾海为清朝武举,系元世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后裔,截止已在桤泉繁衍三十余代。在依托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我们立足三千产业、桤木河滨江河堤打造和农博康道建设,本着以余花龙门子西蜀林盘农耕文化传承与宏扬为核心、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民居模样、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生产方式、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

3、生活方式、还原西蜀林盘原来的民俗文化,坚持共建共享,尊重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之话语权的理念,以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旅游小村,实现文态、业态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公馆门前的“大田园”为目标,对余花龙门子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在改造中,我们坚持“历史的是最珍贵的,最土的就是最洋的”、坚持“民俗本土化、取材本土化、依靠本地群众”、对余花龙门子内的民居风貌进行了修复、对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对文化氛围进行了恢复。通过保护性改造,现在余化龙门子改造工作完成后,余花龙

4、门子青春焕发,林盘内阡陌纵横、炊烟袅袅、沟渠相连、雨污分流、曲径通幽,一个西蜀林盘文化典范展现在世人面前。现在余化龙门子的形态已具雏形,围绕群众就业和增收,我们通过租(租赁)、迁(迁移)、安(以土地综合整理的方式安置)等方法,转换一批房屋和土地资源,引进业主用于发展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点位(现已引进万春卤肉),将余花龙门子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小村,最终促进群众的就业和增收。围绕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生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将余花龙门子作为我镇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示范点,镇干部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发放群众明白册、

5、开展星级评优、设立曝光台、订立文明公约、干部出资组织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干部深入农户家中整治环境卫生等方法,促进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产生活习惯,形成自觉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思想、树立“关注习惯就是关爱家园”、“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园自己爱”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将余花龙门子建设成桤泉学校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下,余花龙门子必将实现形态、业态、文态的有机融合,必将成为川西林盘文化的典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