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ID:34285448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4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第2页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第3页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第4页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与继承中的中学语文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也不断改革。随着我国在国际地位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增强。我国中学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汉语热”遍布全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国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时我们就要不断进行思考,如何发展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在继承中创新,以及提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其途径。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作者简介:……………………………………………………………………………………………中学语文教育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批判继承,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当今世界,对待中学知识学习,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落到实处。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各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一:教育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教学体制:公元前八世纪以后,私学的兴起,孔子就是“私学”的的创建者,所以被称为“万师之表”;战国时代的齐国培养人才,设立了一所学校,稗下学官;太学与国子监;私塾与书院。近代教育发轫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近代教育的特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开学校,确立近代教学体制,推动教育发展。现代教育学校教育普及及制度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

3、动的结合,教育逐步一体化。实行终生教育。语文教育主流是反传统,抛弃传统,先是东学西渐,再模仿苏联,后又学欧美。语文课程改革在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反思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割裂,教学不足取;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文化素养。1999年,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从语文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实践都发生很大变化。其表现为:初步实现了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语文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了语文课程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善。“语文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要

4、引起高度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割裂,脱离文本、教学不足取;对‘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需要明晰;语文训练不等于语文‘操练’;诵读是一种声音表达形式,关键在于理解文本;语文制度、考试模式也存在一些争议。”语文课改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困惑,也遭受了诸多批评。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可能走向天堂,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因此,对语文课改十年的文化思想进行检视,不仅将有助于我们明了成绩、困惑与批评,还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合理、更充满生机...语文课改之路。文化思想作为某一阶段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必定会影响到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内容选择、实践操作等。回顾语文课

5、改文化思想的十年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批判继承与人文精神阶段  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对20世纪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一脉相承的语文教育无论在其理论建构还是时间探索上都受到了这一文化思想的冲击,呈现出明显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倾向。比如教学大纲的明确化、教学内容的陈旧化、教学方法的机械化、教学评价的标准化等等。语文教育在追求“科学化”过程中陷入技术主义、伪科学主义的泥潭。对语文教育的这种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倾向批判的大爆发终于在1997年引发。《北京文学》第11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题,刊登了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

6、的《文学教育的悲哀》等三篇文章,引发了20世纪末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评热烈而活跃,无论就批评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语文教育批评无法相提并论的。矛盾集中在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如有学者批评指出“如何评价现代语文教育的问题,就其实质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语文教育观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对于人的观念的问题,关于人的价值的问题”、“回顾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我们的语文教育的确是大大忽略了‘人’。语文教育忽视了精神,也就榨干了情感,泯灭了灵性,教材与课堂也就无趣无味,干巴枯燥,贫乏单调,形同于自然科学,形同文字游戏。”这种批评体现出对人文性的弘扬,对工具理

7、性的批判。  在该次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一些论争者都希望语文教育能够承担起更多文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想赋予语文学科更多的审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张扬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强调把语言看做生命主体、生命整体,强化人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1999年开始实施的语文课改可以说是顺应了这种呼声。《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开宗明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人文性回归的重要标志。随后,人文精神的回归在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等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