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

ID:34292010

大小:57.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下对教师的影响关键词:数学;数学教学;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耍求,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应试教育现象眼中他;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少、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经历rti生活到理论再回归到生活的过程;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屮心,难以培养学

2、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随着现代学生的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比如数学教学中会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问题。因此教师不仅需耍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地钻研和理解,述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课外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确地解决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的

3、同时可以学到课外东西,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求教学中教师耍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尽管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行公理”、“四则运算”等,作为约定俗成的间接经验,如果让学

4、生自行探索,会耗时费力低效,而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解决。新课标要求: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的意识和科学态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看到了新课标中成长的这一群学生,他们不再那么“听话”、“顺从”,而是对数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与质疑思维,喜欢思考、交流,爱问“为什么”,爱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他们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无法预料的“麻烦”O看到这种极具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情景,我们该“教什么”与“怎样教”,才能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汗水成就一堂堂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数学课?一、“教什么”的思路进一步明确许多的教师认为,“教什么”应当是教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或者说是教材的事,教材是什么我就教什么。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不成体系的、或是照本宣科的。当代的教师必须学会并且应当具有处理和分析教材的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或探索构造两张图,一张是知识结构图,另一张是逻辑关系图,逻辑关系图蕴涵于

6、知识结构图之中。知识结构图:(1)明确所授章节的知识背景,它包括新旧知识的梳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新门知识之间的迁移所运用的数学基本思想及其学科方法;知识点间的发展过程。(2)知识梳理: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在系统完整的基础上明确并突岀重点。(3)知识网络的初构:建立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知识间的差异,总结经验规律,强化索质和能力。(4)知识应用和拓展:精选不同层次的例题,解决实际问题,点拨方法,开拓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同时挖掘深度,拓展广度逻辑关系图:(1)明确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对应关系;知识间互推的逻辑关系;(3)完成逻辑推理所需的思想方法的选择。这两张图的构建可以使我们

7、非常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和教学重点,理清完成教学任务的思路,使我们能够“在全局上把握学科的思想,内容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从而达到口如驾驭教材的能力。二、了解“怎样教”的意义1.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一节课是不是好课,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应当是看其是否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不可能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摆在教师面前,教师只能利用教材,凭借自身的素质去分析、理解和处理教材,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在搜集和过滤构建学生新知识结构的素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