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

ID:34299434

大小:80.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1页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2页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3页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4页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阜宁县明达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14周导学案课题:斜塔上的实验(第一课时)主备人:李梅玲审核人:张海红时间:2013年12月4日学习目标:1.学会文中优美的词语:漫不经心、一劳永逸、卷帙、付诸行动、兴高采烈、窃窃私语等。积累发人深思的语句。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巧妙构思。 一、导入设计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叫“斜塔实验”。你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怎么做的这个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实验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内容实验?现在让我们走进《斜塔上的实验》,了解更多的相关背景。二、速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伽利略的两大发现。  可以这样概括:  1.伽利

2、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  2.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怎样的?说说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   全文是按照“从摆动挂灯中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孩提和学生时代酷爱自然科学——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获得成功”的思路展开的。  (先让学生说理由,教师点拨。)  从文章思路中可以看出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这种写法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提时代和学生时代不迷信权威勤做实验的情况,随后重点描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的经过。这样构思全文让我们清楚了伽利略生平和两个重大的发现,读起来跌宕起伏、趣

3、味盎然。 修订与补充5研究重点:  1.伽利略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2.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教授们和学生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分析。  3.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  4.“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有怎样的意味在里面?  5.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科学家呢?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别的同学补充。)  要点:  1.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2.举例参考:“狗血喷头”、“不知

4、天高地厚”、“胡闹”、“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等词句说明教授们看不起伽利略,对伽利略做法的一种不理解,持坚决反对态度,认为伽利略的思想和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荒唐的程度,他们要彻底败坏伽利略的名声,让他永远抬不起头来。  3.“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4.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表明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5、  5.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修订与补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阜宁县明达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14周导学案课题:斜塔上的实验(第二课时)主备人:李梅玲审核人:张海红时间:2013年12月4日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准确的语言。2.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思想以及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一、复习导入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  在这两段中找出你认为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句子,并勾画出来,分析好在哪里。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

6、中来回摆动。(“漫不经心”表明教堂司事的随随便便,不把油灯的来回摆动放在心上。可以更好凸现伽利略能在人们认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2.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跳”字写出灵感来临时他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3.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一……就”表明他动作迅速,着急进行实验的心情。“同样长”“相同的”“不同的”这几个词语准确写出了伽利略做实验的过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大家先

7、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说明议论之声很多,大家兴致很高,神采飞扬。当实验进行时,人们的态度从一阵“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反映了他们愿望的破灭以及破灭时的惶恐。)修订与补充55.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三个“同时”的运用表明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成功,用实验论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  五、拓展延伸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尝试搜集科学家的资料做一份读书卡片,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